你好
素樸勛,邀稿,合作,品牌顧問: geotian@gmail.com 策展、寫字、養貓、看電影、替樹發聲。為《地中海逃生手冊》的出版協力/策展監製,以及《台北挑剔指南》的精釀啤酒/台灣電影 篇。 在「想想論壇」以及網路的各個角落出現著。 關鍵字:#夜行林森北 #精釀啤酒 #短評 #純情詩社

目前分類:中國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馮小剛與李易峰與張涵予.jpg

(Mr.Six, 2015)

文/素樸勛

胡同,是一個寫作場,乘載著個人的哀傷過去,和渴望被原諒的未來。老炮兒,A.K.A 六爺,正是《經典老爺車》中柯林伊斯伍德的存在,脾氣乖張,漠不關心也看不慣新世代的種種作風。在這個寫作場裡,用他不能勃起的陽具耍脾氣,老態已經垂垂,但還是臉不紅氣不喘地數落,數落好幾十年前「妳才十幾歲,我要是碰你的話,妳媽不跟我沒完沒了...」如日常。然後開上一杯溫啤酒。

老北京擔心的人生事

如《少林足球》的老朋友拜訪,碰一鼻子灰,控訴人情冷淡,友情不再,團聚無可能。如《一念無明》般的贖罪老爸,為了早些年錯過的孩子童年,反而過於用力地想要做些什麼,再加上《乘風破浪》的傻氣兄弟情。下一代的感情、同輩的友情,隨著胡同斑駁的窄牆,越來越沒路,越這是老北京擔心的事,孩子的世界我未曾經過,兄弟當了大老闆瞅不上我一眼,是經濟發展太快導致的現實。

爺們與屁孩說的是人生課啊

馮小剛出演六爺,板著的臉,牛一般的脾氣,確實詮釋得當,其中表演貫穿的中心思想,卻是一個「理」字。這個理字也是六爺的做人道理,或可以說是老北京的正氣隱喻,當然一定會跟小鮮肉們過招的時候,碰碰釘子,並在最後再次以「理」服氣的收尾。電影之所以把「理」這個字提升至這麼崇高的地位,也是面對當代道德淪喪,世代間父子不親的社會寓言。

 

最後的武士刀,帥氣的刀鞘一拋,將武士道的自我犧牲放入敏感的尾聲,還有什麼比名譽更重要的是呢?生命也只是其次,這是他給這群中二小鮮肉們(還有他兒子),上的最後一堂課。

文章標籤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in  
(A Touch Of Sin, 2013)

 

文/素樸勛

她問我,這是什麼電影?我說這屬於社會批判。故事由多段社會邊緣人的遭遇加成,故事與故事之間並沒有刻意交會或是互動,但卻完整的交織了中國現狀,中國媒體稱之為「現代武俠」。

 
為何如此殘暴?
賈樟柯長期關注底層中國,對他來說,比起城市裡的花朵,他更重視土壤裡的東西。本片屬於社會批判一類,這次賈導故事力道加強,口味提昇。其他以強烈訴求的激烈行為電影者,還有《維多利亞壹號》,其由殘殺痛虐帶出對於香港房地產、居住權的不公不義,讓人看來無不痛快。《天註定》農村開場,一片村意盎然超素樸,卻因為村民姑息居委會的壓迫,造就了「煤礦廠長」坐名車、擁飛機,這樣的奢華坐落在基礎建設落後的農村中尤其諷刺,這只是全片瘋狂的冰山一角。
 
全片中的對比元素非故意對仗,但是貧富、高低的明顯影像反差,直視中國現狀直教人打哆索。無論是上訪、包二奶、搶銀行、娛樂城,全都是當代中國社會的真表情。

王寶強的公牛隊 以及另一強
王寶強在其他導演的電影中,不是傻子就是笨蛋,譬如《李米的猜想》中,演技一流可比西恩潘《他不笨他是我爸爸》,還有什麼《人在囧途》讓王寶強成名的作品,都是喜劇一類。但是在《天註定》中他完全變身,凝重又冷冽。看氣來瘦小又土氣的他,可不容許讓人欺負。這樣的設定,雖在其職業上吊足觀眾胃口,但故事卻清楚交代孝順戲,細緻描繪其人性化且又溫情的一面。在電影中其總是戴著毛帽,毛帽上的公牛隊圖騰,與近景是田、遠景是高樓的天際線一般,既怪奇又諷刺。

另外一個強,林強。林強是本次的電影配樂操刀者,其在某台灣企業在東莞的工人宿舍「小南國」中娛樂場中所播放的混音舞曲,是我高中彼時所聽的流行歌曲,由No Doubt樂團(我最愛關史蒂芬妮)所建構出來的記憶,說是比今日幾十年前臺灣的流行還要落後些許,其實也並不為過,只是進入並揣摩具有東莞特色的音樂,在電影語言上也非易事。
 
港聳、女體、台巴子
二分法習慣的台灣人,對於中國批判電影往往認為就是民主的、偏愛台灣的,偏偏賈導的電影中就賞了台灣企業一個耳光。改編自多年前的跳樓事件,回顧當時血汗工廠的傳言或名號,於是變成某款智慧型手機的附加價值。《天註定》敘述在東莞的隨便一家「中華娛樂城」之類的店家或是落腳處,充斥了港聳以及台巴子,這樣的稱謂並非偶然,而是社經地位體驗深刻的庶民意思表達,非常之準確。
 
「女體」是因為東莞特殊的市場需求的緣故,女性的工作人員遠遠大過於男性,這樣的工作者所從事的是「偏門」生意,與一般作業員、車間女工不同。
「台巴子」是在諷刺(取笑)台幹們在中國所做的「努力」,這個稱號也是他們自己賺來的。你說取笑一類的未免太過分?不過出演「制服店少女」的李夢尤其具有中國式的天真與無辜,舌頭靈活這方面的利索利索,其實也不用太在意。
 
 
文章標籤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浮城  

(Mystery, 2012)

文 素樸勛


郝蕾回憶中有一句話特別深刻,「我可是吃過苦的,這個男人,我要定了!」那個女人,抱著老公跟她生的孩子,這麼堅定的說著。

 

《浮城謎事》用一件交通意外血色懸疑破口,如同園子溫《戀之罪》的異色電影詭譎開場一般勾人。再接下來,故事行文描繪不相干的,看起來不過是一般肥皂劇裡的劇情設定,隱扣社會議題、人間慘事,觀影人此時會感覺:「劇本不過如此」

正在繼續預測的時候,故事轉折急下,劇情勾勒過的每一個小輪廓,開始益加深刻,一個個都更為清楚,此時唯一懸疑揪住人心的,只消手持的電影攝影鏡頭,觀影人開始因為小聰明而慚愧。

電影劇本
論及劇本,婁燁的《春風沈醉的夜晚》早已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浮城謎事》也是改編中國網民熱烈討論的網路文章《看我如何收拾賤男和小三》,該網路文章點擊率破百萬,或可稱之為試電影故事的商業化算計,但也可以稱之為是藝術手段不與商業相違背的良好合作模式之一。故事最終,還是以婁燁的故事方式訴說,也是為此,才讓環環相扣的平常故事,引人入勝。


男子漢
緊扣著以人妻為出發點的痛楚與煎熬,那種心碎的角度切入,直逼勸世凶殘寓言,可以是饒富婚姻教育的教條洗禮,也可以看做是失心瘋的斷腸人之復仇,而無論何者,由郝蕾所詮釋的失婚、失人的堅強妻子,表現出了失去心頭肉的極大痛楚。在這樣演技方面的故事調度,陪襯的綠葉,也就是男主角,作為老公的溫柔細語、甜蜜謊言、猛烈交纏,都讓這樣一個言不由衷的男人,讓人恨之入骨,同時女性又脆弱到不行。

身為男子漢,淪落至此,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妻子小產,所以偷人。


延伸閱讀:

全裸叫賣《戀之罪》 

李米的前作《光榮的憤怒》一般的方言濃厚-曹保平作品 

《李米的猜想》 謎般的愛情懸念 

曾經禁片上映難-憤怒的少年拳頭《十七歲的單車》 

 

文章標籤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pe231  

(Snowfall in Taipei, 2010)


文/素樸勛

《台北飄雪》是一個時空膠囊,不僅封存了筆者的平溪記憶,也把早期的台灣狀態保存了下來。菁桐是平溪線的最終站,這裡是一個沒落煤礦的小鎮。May是個來自青島的歌手,與一輩子要待在台灣農村的小莫談愛。歌手的身份與階級與其他的角色不停的在擺盪。導演的觀點在電影裡發揮極致,尤其是把平溪拍得如此嗜美又如詩。《那山那人那狗》的導演霍建起,是中國大陸地五代導演之列,以其藝術電影見長。

階級對立
城市與農村的流動困難,本是中國大陸長久以來的戶籍傷痛。即使流動的方式與門檻在台灣容易的多,但是固著在鄉下的人們,仍然要與城市作對比,來突顯階級。在平溪的戲佔了電影很大一部份,不過來自信義區的尋找,也從來沒有停過。賓士車、華服、時尚的辦公室,都跟純樸的光景有很大的不同。身處農村,May的身份好幾次要被揭露,沒想到居然也是毫不設防的承認,並不是真心要逃離一切的心情更是昭然若揭。那被刻意強調的歌手身份,無論是來自於眾人目光或是自覺,皆超出了低調生活的應對。

獨語陳柏霖
因為故事設定,May失去了嗓音,在電影幾乎有一半都是失語的。也是因為失語,陳柏霖飾演的小莫在很多感情的表達上,必須要自我應對例如:「我想你應該會餓吧?」之類的獨語呢喃,卻最多能接受眼神或是難得的字句回應。縱使能預見的恢復了歌喉,極致曖昧之後,在最後一刻要離別了才莫名其妙的談愛,如此隱晦的愛戀,保守到不行。

時光膠囊
世局使然,兩岸的流行的差距以年計。《戀戀風塵》、《無言的山丘》仍是大陸導演們極少能夠接觸的台灣電影。霍導使用大量的「你歌伴唱」類的MV過場,十足的復古風情。由故事的觀點來說,「存夠了錢去大陸」還有「長大想當鄧麗君」的故事梗概,都是與真實菁桐或是真實的台灣價值觀是不同的。這些都是真實的中國觀點,他們繼承了政治正確的估算,還有復古的美學陳設。

菁桐的狹窄街道,平溪的天燈,有日據時代的痕跡,還有煤礦的歲月洗禮。但是電影沒有提及,卻是用一種如霧縈繞的方式,描述異地的戀情。即使是上映的今日,因為觀光而不同變換的的菁桐,也與電影不全然相同了,我們珍惜並讚嘆這些得來不易的時代記憶,如同膠囊一般封存在底片裡,還有能夠讓平溪下起了雪的電影魔法。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十七歲的單車-王小帥

Beijing Bicycle, 2001)

文/素樸勛
憤怒青年為何憤怒?
北京青年有沒有憤怒的理由?中國有黑社會,但是電影裡絕對沒有,僅有的是無奈的青年。青年在胡同外面、街廓鐵道旁展示自己,觀眾證成表演者,他們用著腳踏車玩著有點危險的特技,裸著上身賣弄那個年紀應該有的叛逆。然後群聚用來消遣放課後的青春。
北京城的子民,在這步調緩慢卻有天子腳下氣息的 政治城市,卻嗅不到任何一點政治的氣息,基於文化以及草根的生生蒸民,似乎才是真正這個城市的唯一構成,那些年輕該有的活力,在這個世代(1987改革開 放之後)出現的電玩、各種刺激、聚眾過程中發洩,自然生成的次文化的復甦,青年的不管在什麼領域上的怒吼,都不再害怕窒息。世代間的期許於是不同,父母掙錢是為了培養高考的下一代,下一代只想要多點關懷,否則就遁逃到街上的自由自在。

胡同追逐
主人公之一的小堅有沒有偷車不重要,此作為開頭便有的懸念,那介於一黑一白、一城一鄉的階級差距與對比,便是這一個懸念讓他們相交,錯位的階級開始交纏,如單車擁有者/小偷,城市好學生/鄉下打工仔,情人/情敵,競爭者/追逐者,施暴者/受暴者。於是在胡同中無盡的巷弄追逐,表現出胡同的靜態生命,彷彿活著的只有追逐的青年與汗 水與血跡,成為具有張力的奇景。追逐的階級永遠在變動,從「所有權」的主客對調,到聚眾權力結構「暴力」高位低位,甚至是拳頭磚頭的硬度。
追逐與 流血的是為了憤怒的青春,而不是為了「愛情」或是「單車」,因為高圓圓在片中扮相太過可人柔順,男學生小堅自顧自的聚眾在電動遊戲間流連,隱喻了對這份感情(說不上是愛情)的態度。單車的存在也隨著這場追逐而不復存在。相較之下那北京城的女學生(高圓圓所飾),那到城市幫傭(周迅所飾)答答的「高跟鞋」聲 響,以及其所造成的男人幻想,兩者不同際遇的另一展現,偷穿家裡主人衣服的村妹,更是胡同間階級故事的一瞥。

六代城鄉距離
中國一胎化政策下的遺毒,使得政策下的家庭結構使得「掌中寶」成為了現象的兩極之一,子女必須負責的是倒金字塔的家負擔以及,期待。這樣的期待化約成課業壓力,使得關愛與爭寵成為兄妹間的張力。 這樣的「溫情張力」很容易成為了街頭小叛逆抒發的藉口。

第六代導演作品中「農村」的缺席,以及農村角色「木訥」逆來順受的側寫,輔之以城市「妖魔化」的冷酷、速食、暴力、刺激等等作為城鄉對比。賈樟柯《小武》里的破碎汾陽、婁燁《蘇州河》支離破碎的河流,都是異於民俗、鄉土化而有的「冷酷距離」。這也是第五代與第六代的最大差距,這裡僅簡述一二。在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中來自農村的樸實打工仔,與城市好學生偏學叛逆,形成中國的「城鄉距離」。以及由此而生的「觀念」、「態度」、「物質條件上」等等鮮明反差,兩造際遇之不同,矛盾於是產生。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分享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光榮的憤怒

(Wellcome to Black Well Village, 2006)

文/素樸勛

《李米的猜想》「城市」的懸念追逐不同,《光榮的憤怒》發生在黑井村,一般俗氣的鄉下農村,側寫支委書記對抗「村長」治理的壞瘡疤,是半個「主旋律」的變調。 作為一個資深編劇,熟諳四川、雲南方言的曹保平,在《李米的猜想》、《光榮的憤怒》這兩部作品中都使用了大量的方言,這些方言的力量,只消瞭解七成,便能通達其在地氣味,這樣有草根性內涵的對白,用台語來說即是「俗擱有力」。 除了對白之外,故事線條安排上處處可見導演所埋下的伏筆,只不過是這些小機關環環相扣,整體卻不夠流暢。 不過面對「尷尬」、「焦慮」、「欺壓」的描寫,雖不比,《九品芝麻官》那樣的以極度戲謔解構來包裝「地方對抗」父母官的鬥爭。 但是片中豐富的「共黨語言」卻是真確的深入了「領導、村幹部」的話語,這是研究中國地方村委會制度的同業、田野調查必須經過體會的,這些語言包括了對於「黨性」等高度「覺悟」、「抓緊」工作等。雖然時至今日這些話語早就失去了其本真的意涵,而轉化為一種具有指涉專業性、權威用語的符號,而輕蔑的運用這些符號,正是後現代的反叛特徵,當然也是描寫負面人物的絕妙手法。當然對於黨史略知一二的你應該相當同意:

林彪與四人幫登場
林彪死於一架飛往蘇聯的戰機,據說是叛變奪毛政權失敗,當時毛澤東說了一句經典:「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自此,林彪就成為了「背叛」的符號。片中某台詞所言:「狗日的,還不知道身邊睡了一個林彪」。

四人幫分別是,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四人。在文革中扮演重要角色,毛澤東死後其被四人打為「反革命集團」受到審判。而四人幫這負面的形象也在「光榮」片中指涉作威作福的熊家四人。這樣的指涉在「廣電總局」審批其劇本之際有極大加分作用,雖然在改革開放之後在對描述黨員的尺度上有相對開放許多,但是作為審查機關的廣電總局的內部構造仍然是謎,於是各種需要「審批」的電影創作者或是投資方,都必須相當瞭解其中的淺規則。

在地方言
不論是《李米的猜想》的「小雞角生」等方言,讓人感到深刻,在《光榮的憤怒》裡面的方言也是相當濃厚,有字幕協助,儘管聽得出五成但是看得出七成,就能意會到8成的道理,這樣不屬於「官方」」的地方方言,其本身展現了一種粗獷、原始的意涵,雖然相較於為人所知對抗「惡父母官」的「周星馳」系列,較「無厘頭」式的戲謔包裝,而《光榮的憤怒》的幽默是產生在語言本身以及狀況尷尬、緊張、諷刺的黑色幽默當中,用其來包裝嚴肅的「腐敗」議題,也比正統主旋律來得親近。

這樣的在地雲川方言有:
「你等著啊,苦的辣的有著你受了」
「抱石頭沖天阿你」
「憨狗日的你」
「我是黨員、覺悟高」

各位都有覺悟高嗎?

延伸閱讀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李米的猜想》 謎般的愛情懸念

《風聲》時代生信仰,信仰生肅殺

膚色看《大腕》

《監獄風雲2大逃犯》與民族英雄《葉問》有感

《手機》看心機

2007女性影展:「植物園 Filles du botaniste, Les (2006)」

毛澤東也有一份《給史達林的禮物》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風聲3.jpg

( The Message, 2009 )

文 /素樸勛


筆者不能說,到底誰是鬼。

從導演、監製、導演的陳國富之《風聲》是華語片的小題大作,華麗肅殺的時代氛圍,從歷史的深厚舞台一片澎派,除卻一時的政治熱情,冷卻到密室的人性攻訐。對於民族族加諸在個體的情操與深不可測的人性之間徘徊,在視覺上具有痛覺震撼,戲中戲將的角色們用其演技填滿了對於時局的交代。

肉體消滅
肉體的痛楚與精神掙扎通常用來引出人性,作為使用強度僅次於「性愛元素」的「酷刑」的痛楚挑起視覺味蕾,《風聲》以身體為出發,情緒、衝突戲碼,訴說時局諜報之間,信仰交雜的悲哀,眼淚、嘶吼、血肉縱使令人難耐,也使人感到歷史的殘酷加諸在肉體上的沈重,作為張力,身體也確實是「訊息傳遞」的一樣載體。於是在肉體消滅之前的種種折磨也成為觀影重點,其肉身刑求的過程也是時代殘酷的一部份,於是作為冷血的刑求角色「六爺」,在這過程中令人深刻。

個性出場
具有陰柔身段的蘇有朋飾演「小白」,顧影自憐的嬌喘在《風聲》中成為視覺焦點,其陰柔氣質與身段都能夠嗅到朝向張國榮致敬的企圖。周迅的無謂不羈,全然嬌嬌富家女的一的大姑娘鬼靈姿態。李冰冰的熟成與憂鬱、張涵予的老粗直腸,以及笑面虎「六爺」等若干人等的漢奸嘴臉,那著急替老大點煙,而慌張了手腳真是一絕,這樣的奉承是漢奸必備,也是今日無論兩岸醜惡官僚氣息的最佳針貶。黃曉明的日本形象設定,仍然脫不出剛愎自用的軍國主義形象,雖然其角色對於「目的」的認知,最終並非日本帝國而是一己之私,於是最後信仰自私的答案揭曉,加上整齊的軍裝與優雅的姿態終於崩毀,也是一快!

時代正確
對於時代的描寫只消是權力鬥爭下的醜惡面容,而那光明正確的形象,卻只能在浴火之後生,這樣的設定無非是訴說了故事最終邪不勝正的可知結局,也將英雄與魔鬼形象強烈對比,非常的時代正確。而另一貼近偽政府時代之作《色戒》,其顧及了時代的多面描寫(組織的深度與情感對立)以及作為個體的恐懼與掙扎(信仰、女體、情愛的掙扎),姑且不論政治正確抑或挑戰正確的「禁忌」書寫,沒有明確的是非對錯,始有未竟難耐的悲哀。

 

延伸閱讀:

膚色看《大腕》

無奈奈的國族寓言《茉莉人生》-Persepolis

《李米的猜想》 謎般的愛情懸念

工業學大寨之《求求你、表揚我》

《非常完美》復仇前女友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big.jpg

Big Shot's Funeral, 2001)


文/素樸勛
《大腕》原名叫做「大腕的葬禮」,可是賀歲片怎麼可以叫做葬禮呢,真是觸霉頭,基於東方的保守後而改之。這個中西合資的電影之所以特別被提起,一方面是要了解中西合資下的限制以及好處,一方面就是來談談這部電影的文化氣質。

哥倫比亞三星投資馮小剛,當然是出自一個最如意的算盤,長久以來,馮小剛在內的地賀歲片都是票房保證,而這次合作,在資金上充裕,在市場上得以向西方靠攏,也就是為此,西方的元素亦摻雜其中,若不細看,還會有點格格不入。

大 腕訴說的就是一場極為瘋狂的葬禮,他顛覆了悲傷哀愁,更要帶出諸多娛樂價值,這些娛樂價值是商業的、是赤裸裸的、是血淋淋的,但是主人公葛優卻殺裡傻氣的 一股腦不求名利,並與美麗翻譯譜出戀曲。片中東西元素交疊撞擊,價值觀與語言也迸發火花,總使這是娛樂商業片,但是脫不出社會脈絡才能感通觀眾,這些隱在 脈絡中的敘事,也許不是導演最關切的重要批判,也許不會有也不能有的社會寫實並不存在於馮小剛出品,但是經由這些「窗戶」我們更能了解當代中國。

白人
西方是什麼?是樂天知命的拉丁美洲,還是紐約的時代廣場,或是步調樸實的北歐?對於西方想像的「西方主義」,也許不比薩伊德的「東方主義」來得有批判性,可是亞洲的觀點,能用中東的薩伊德照搬照套嗎?化約的說來,我們的西方想像,就是白人想像。

白 人想像甚為容易理解,對於西方權威、優越的「錯覺」早已根深蒂固了,但是其實筆者亦有指出白人拼字、發音錯誤的經驗,對方是法語系,英語亦不是母語,但是 初見面之際,仍擔心害怕口語溝通的不行,而略有膽怯更懾於對方的「權威」。這樣的距離以及誤解,通常出現在電影裡,莫名奇妙的出現了一個外國人,通常沒有 邏輯因果,只是要顯露「權威」、「國際」的想像。而《大腕》的外國導演安排,除了要表現其國際知名大導演的內涵,更有一種對美學「審美疲勞」的批判。而有 很大部分表現出西方電影「製片人制度」的資金掛帥,作為投資者便能夠掌握一切,甚至是導演。這樣的嘲弄,縱使不是「隨便一個外國人」角色、表演可以辦到, 但是諸多電影常將白人臉孔視為一種國際,較高層次的權威表達。所以在《大腕》中除了導演,仍有製片、翻譯、投資者,來構成一個有邏輯的西方團隊的運作,這 樣的白人組合,就不會落於「隨便一個外國人」的指控了。

在一段「投胎轉世」的戲碼,談及麥可傑克森顏色的笑話之外,也談到了膚色的嚴肅問題。投胎轉世在中國應該就是要黃皮膚嗎?一時之間陷入白人與黃人的爭辯,這時葛優便提出了,既然國際化應該是黑皮膚的更為宏觀的關懷論述。膚色之間,黑白黃皆有才是真國際的人道關懷。

友善
英 語不輪轉的葛優,在面試之際坦承不會英語,被面試者隨意嘲弄了一番。英語是華人永遠心中的痛,面對全球化的必然,被動、強迫的學習英語,在中國成為了一種 地位的歧視、殖民時期的「洋徑浜」。但是在《大腕》中來自西方的權威好生友善,英語破爛的葛優只消幾個單字老外就能懂得,甚至與之成為莫逆,在諸多「民族 主義」的電影作品當中,作為翻譯或是漢奸的角色,在劇情安排下通常是兩邊文化下夾擠的尷尬,但是在《大腕》中關之琳所飾演的翻譯卻被英語不好的跟片仔給征 服了。這樣的友善塗抹,來自於西方不友善的焦慮,不論是媒體電影等文化產品,新聞傳達「中國威脅論」、「中國主導」甚至是「G2論述」將中國與美國強權平 行論處,文化傳達「鳳眼塌鼻」的卡通形象,華人移民的底層社會問題,其實都不是真的友善。

這又化約到了東西誤解,我們都是各自想像,想像 一個我們能夠接受的東方西方。國界在消失,既有的誤解也消失,卻又由於多接觸亦衍生更多誤解,也是個動態的過程。畢竟基於人性的關懷與感通,最終,最終可 以征服來自於國家機器的不友善決策、跨國企業的冷血算計,在這個個體勝利的年代,回歸友善。

 

延伸閱讀:

2006-05-03 面子(女性影展)
2007-10-04 2007國際在地影展:「走鋼索的人」
2007-12-28 2007女性影展:「植物園 Filles du botaniste, Les (2006)」
2008-01-04 電影 「投名狀」
2008-01-14 電影:「瘋狂的石頭」
2008-01-30 影評-《蘋果》(Lost in Beiging)
2008-05-14 工業學大寨之《求求你、表揚我》
2008-07-20 紀錄片《綠的海平線》(金穗獎)
2008-10-22 我的大字報 炮打許介麟
2008-11-12 用美帝打美帝-牛仔與龐德的文化粗述
2008-12-27 毛澤東也有一份《給史達林的禮物》
2009-03-04 《經典老爺車》政治身分的溫情妥協
2009-04-25 《監獄風雲2大逃犯》與民族英雄《葉問》有感
2009-05-22 《手機》看心機
2009-05-23 馮小剛的群體歸屬為何?簡述五六代間差異
2009-05-21

《李米的猜想》 謎般的愛情懸念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馮小剛的群體歸屬為何?簡述五六代間差異

文/素樸勛
2002年的賀歲片《大腕》是哥倫比亞三星「方言計畫」中與亞洲導演合作的一部電影,他們挑中了馮小剛,看重的是他創造票房的能力,然而對馮小剛的「馮式幽默」來說,與外資合作,也倒是犧牲了自己的幽默形式,在中國市場上,少了500萬人民幣票房,但有得到更多海外市場的觀眾。

馮式幽默到底是什麼?馮小剛的電影與同時期的第五代導演相比,總是避開了對社會批判的寫實運鏡,而多了點幽默娛樂,以及小人物的描寫刻畫。說實在《黃土地」》已過去了,那些深刻民族省思的關懷,無法吸引觀眾進入影院,當第六代導演(署名北京電影學院85級全體)公開發表《中國電影的「後黃土地」現象》這篇的文章尖銳指出:「第五代的『文化感』牌鄉土寓言已成為中國電影的重負,屢屢獲獎更加重了包袱,使國人難以弄清究竟如何拍電影」。然而,馮小剛也說他不屬於第六代,非科班出生的他,用自己的方式、邏輯拍片。於此同時,被稱為「小眾」抑或「地下電影」的第六代導演,他們個人意識鮮明、反叛又敢於挑戰,不論是同性戀議題、城市青年、煙霧瀰漫的搖滾派頭、文藝濃厚的吟誦賣弄,皆為第六代的旗幟。

總的說來,馮小剛仍屬於大眾,他也說「我就是跟觀眾站在一起」,而第六代的青年焦慮,代表的是從第五代的集體走向第六代的個體,在市場接受上並不普遍,觀眾群屬於小眾,不過在國際影展卻屢獲肯定。筆者認為,不論是第五代的鄉土牌變遷到了迎合西方想像的魔幻華麗(從《紅高梁》到《滿城盡帶黃金甲》)或是第六代的屢遭廣電總局封殺,卻又一次次的走上坎城的紅地毯。我想這都是屬於中國的多元真實面貌的一部分,隨著政經條件的不同與變遷,從影人員對於社會的書寫與反思也益加豐富了電影文本,無論如何,希望在未來的中國電影工作者,都可以自由創作而不受客觀條件的羈絆與約束。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機1.jpg

(Cell Phone, 2004)


文/素樸勛
改 編自劉震云小說,《手機》是馮小剛在2004的作品,除了經常出現並且毫不避諱的商業元素之外,一貫的幽默與詼諧,正是馮小剛那平易近人,擺明了不走精英 的招牌,在《手機》裡的葛優是都市男子的偷雞摸狗,與其劇中的主持人身分是極大反差。作為大陸暢銷導演的「張馮陳」保證,《手機》也表現了通訊科技所帶來 人與人之間的猜忌與疏離、偷情與秘密,而劇中公眾人物其所擁有的權力與魅力,更是不可多得的春藥,在挑戰道德約束之下,不斷故技重施的主人翁嚴守一,憑著 一張言不由衷的嘴,是替他化解抑或是添加了麻煩?

特殊中國風
在 中共的傳播體系當中,仍有著替電視台的同仁上課考核,而必須正音的口條課程,這樣的課程主要是為了降低主持人模仿港臺腔的說話口氣,然而此一個課程,在今 日社會早已流於形式,但是舊社會的思維與靈魂,仍然在新世界裡穿梭與掙扎。這樣媒體上語調的控制,正是為了維護官方觀點、語言的的一統性,當然馮小剛的電 影裡從來就不會有那樣深刻而直接的社會批判,而是用她的特有的戲謔來表現這樣一個元素,另有在片中要求職的牛彩雲,就是由於叔叔主持人,所以得以了解題目 梗概,並受到更多關愛。

這些雖不是故事的主要軸線,但是之所以可愛有趣,正是今日中國的特殊性,在這些新舊交雜、脈絡縱橫的生活思維下,做為一個說故事的人,也要能夠激發觀影者的共鳴。

遽變的人際關係
在 農村的通訊與交通尚未發達之際,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還是那樣簡單,那樣實在,而一切複雜了之後,再也沒有什麼單純的東西了,而那一份真切反而彌足珍貴。然而 入罪於科技,其實是藉口,究其根本是人變得更複雜了,秘密變得更多,也想當然的被這些當代科技所約束與限制,但是這些約束與限制全是為了秘密而生,而秘密 則是源自於不光采、骯髒事情而來,正當劇中人物每每謊稱開會,每每言不由衷,那些早已內化的下意識說謊與規避,正也是源自於同樣內化的偷男心態。

30年,從全村只有一台電話機到了人手一機行動電話,這樣劇烈的轉變,在人心還不能夠穩定之際,時代與科技所帶來的副作用,通訊的隱密性、私密、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距離與猜忌,就在電話撥通的那一刻起,開始言不由衷。才30年, 中國的社會劇變,不論是思想或是物質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對於那些跨越時代的人們說來,這樣的過程充滿了新奇與不確定,這樣的不確定在他們的心態、經驗 尚未體會完全,尚未好好調適自己之際,這些過程變得膚淺、拜金、價值觀變得扭曲,這就是社會急遽轉變的慣常現象。對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奇蹟,給中國帶來的不 僅僅是繁榮,也帶來了街道之間的那些不再單純的故事。

女男之間
「女 人之間,就怕他們結盟」劇中人老莫以共產黨的口吻這樣說著,女人之間的結盟與串連,無非是出自於對於男人的猜忌與懷疑,而作為生物性凌駕道德性的男人,縱使 事業有成、總使社會道德責任重大,卻往往過不了這一關,沾了「不該沾」的東西。女人是個感覺又敏銳的生物,在她們之間,有著既脆弱又柔軟的寄託,而強大的 信任正是那些無可原諒的背叛來源。這個都市男女的故事軸線,不論是偷女、正室,都彼此角力、競逐,過程中那些女子們痛苦又無奈,劇情行到最末,最後身邊一 無所有的,正是愛玩又死性不改的男主人翁,這樣落的一身落魄、丟了工作,也許是給他的不知自愛,最好的一個教訓。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米的猜想_00.jpg

(The Equtation of Love and Death,2008)


文/素樸勛

《李米的猜想》,在久仰的《光榮的憤怒》之後的作品,節奏仍然是明快,也帶著濃厚的川滇風味,又不失城市裡渺小的愛情、意識層次、社會諷刺、黑色懸疑,懸疑弔詭的縝密結構的劇情安排真不愧是做了20年編劇的導演曹保平的作品。

慚愧說來我的觀影預期,以為只是城市裡的愛情賣弄,如同在水上輕輕劃過,誰叫海報上的周迅那樣太空靈的忘著天空。但是進入一開始的計程車戲碼的剪接功力,讓我知道並非如此。《李米的猜想》對於農民工、亡命與愛情的刻劃、社會層面的諷刺,這些符合第六代導演特徵的劇情安排,周迅的演技、強烈的個人風格,竇唯的音樂元素。都讓我感到驚嘆!還有穿插在其中的黑色幽默亦讓人冷顫的發笑。

文藝氣息濃厚,這未盡的愛情惹人生厭又讓人可憐。令人生厭的是愛情執著,是那麼濃厚的讓人糾結不開。讓人可憐的是委屈還有漫長等待,那四年來的委屈:描寫苦苦等待的「你可知我四年來都和幾個男人上床?」描寫高考過往的「那時我們很渺小,我們什麼都不是」的台詞都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風格
一開始的剪接手法,讓我特別睜大了眼球,此風格一直貫穿電影,使得時間感被打破中斷,感覺特別明快。

故事中,隱隱透著各種弔詭線索,其實挺明目張膽的提醒,並提高了懸疑的元素。在這方面《謎屍》的懸疑愛情戲碼,便硬生生的被比將下去,「謎屍」在劇情上的求廣不求深,言深之處就以怪力亂神來解釋,難有感通之效。而縱使在「李米」當中有兩段主要的故事軸線,多個不同的主要角色,但是其中交錯的因果,也不會使人物性格扁平,亦能將個性展露出來。

周迅
有很多情緒戲的周迅一開始就繃著臉,嘴唇緊閉,煙霧瀰漫。很多大陸的觀眾,在觀影之後就購買了與周迅一樣的格子襯衫,在胸前吊起叮叮咚咚的一些物品。這個中性的裝扮與角色設定,其實還不是為了他所愛之人而「保守」的穿著,那份執著只有到了在最末「男友的視覺」觀點,才變成了稍有撫媚的女性。這樣的安排之高,也不會破壞了劇情合理動線,真的是非常之巧。

她就是一開始的謎,嘴裡總是念著一串數字的周迅,到底是經歷了怎麼樣的事情,那陣陣濃煙襲來,詭譎的讓人想探其所以。渺小的她,執著這份愛情,四年過去,她這樣說到:「那時我們什麼都不是,沒有人注意...」

小雞角生
龐大的方言應用,在諸多觀影者的經驗當中,這也許是高中教官所操的濃厚鄉音,由於兩岸政治的隔閡。大陸新銳的觀影經驗當中,與身處台灣的文化與語言仍是有段距離,而這段距離可以做兩種解釋。一則為隔閡,而這樣的隔閡,筆者的處理方式便是看英文字幕,抑或猜測其前後文意義。二則為獵奇,這樣非北京腔調的方言,或是怪腔怪調、或是模仿港臺腔,總使不能全懂,但也並非全然如西方語言般全然不懂,除此之外,還與「港臺腔」有做連結的語調與表演方式,以我們熟悉的這一塊做連結,當真是一種新奇的觀影經驗,也點出了第六代觀察社會,多元的敘事模式。


1.小題猜,請指出這些方言用語的意思:
小雞角生/
跑倉/
提成/
餃子機/
打車/

2.小賣弄,附上一首詩,來自波蘭詩人 Szymborska《用一粒沙觀看》
湖底對自己是無底的, 岸對自己也無岸。
它的水對自己也是不濕不乾的。
它的波浪也不感單一或個別
這些波浪在既不小也不大的石頭周圍
對自己那聽若無聞的輕聲細語輕聲細語。

3. 小好康,周迅談、預告片、5/30前的贈票活動
發行單位原子映像

 

延伸閱讀:

2006-05-03 面子(女性影展)
2007-10-04 2007國際在地影展:「走鋼索的人」
2007-12-28 2007女性影展:「植物園 Filles du botaniste, Les (2006)」
2008-01-04 電影 「投名狀」
2008-01-14 電影:「瘋狂的石頭」
2008-01-30 影評-《蘋果》(Lost in Beiging)
2008-05-14 工業學大寨之《求求你、表揚我》
2008-07-20 紀錄片《綠的海平線》(金穗獎)
2008-10-22 我的大字報 炮打許介麟
2008-11-12 用美帝打美帝-牛仔與龐德的文化粗述
2008-12-27 毛澤東也有一份《給史達林的禮物》
2009-03-04 《經典老爺車》政治身分的溫情妥協
2009-04-25 《監獄風雲2大逃犯》與民族英雄《葉問》有感
2009-05-22 《手機》看心機
2009-05-23 馮小剛的群體歸屬為何?簡述五六代間差異
2009-05-24 膚色看《大腕》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份:2006 China

導演:黃建新

是什麼片子讓我翻出黨史厚厚的課本?就是求求你、表揚我

關乎於榮耀這回事,滿滿糊在牆上的壁紙,作為勞動先鋒的「勞模」最能瞭解這一切。勞模是所謂就共產黨的高尚道德精神,在「大躍進」的年代,人力作為克服自然客觀環境的生產條件,可以說是一種極為崇高的精神。但是現代「表揚」這回事,變成一種舊時代的堅持,過去的荒繆,尤其跟燈紅酒綠的摩天大樓格格不入。而,花樣年華的標誌少女,有伶牙俐齒的應對和楚楚可憐的年輕肉體,她對於自身名譽的潔白重視,對於個體的堅持,也是一個極為正常的女性反應。 在《求求你、表揚我》一個莫名其妙的離奇事件中,作為公平的記者,面對兩造當事人的各執一詞,要如何抽絲剝繭?請各位觀眾一起來解謎。

 

在這個年代,我們對於榮耀的定義也許不盡相同,但是當榮耀與個人的不願面對之過去起了衝突,要如何去取捨?

 

集體與個體

求求你、表揚我》劇中那張關鍵的照片,在台灣觀眾眼裡只是一張舊照,但「工業學大寨」的報紙標題,站在「陳永貴」(當年的勞動楷模)的旁邊的榮耀,在當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一個深刻的共同記憶,是當時以黨領政,黨主導人民一切生活的最佳紀錄。

 

「集體」代表的是對於集體社會的憧憬,對於集體社會中集體的認同,希望藉由報紙來協助散播這種「榮耀」,於是「媒體」就成為一個重要的關鍵,其實他廠久以來都是「黨的喉舌」。 雖然在中國大陸沒有嚴格定義的「媒體」,但是作為一種建構集體認同的社會工具,若我要到達一種榮耀與讚揚的最快途徑,我當然會求求記者同志,好好表揚我。而在中國記者的地位相當高,由於新聞可以被報導的質量、議題,雖然無關政治的議題,一切仍在「新聞自由」框架之內,但是擁有官方認可,地方辦報通常要「掛靠」地方機關,於是報紙成為一種展現政績工具。


舊時代的反芻

集體狂熱的歷史記憶,在中國電影中,與文革被視為是中國歷史中「不願面對的」真相,「大躍進」到今天只得「勞模」這樣一個符號剩餘。這是基於傷痕抑或反思的情感轉移,也是中國電影的政治限度和規則。

關乎舊時代的人事物,除了價值觀、環境相異的本真差別,兩造互動的張力也相當有趣,在《求求你、表揚我》中,作為舊社會思維中成全老父親榮耀,與花樣年華少女不願面對的羞恥事件,兩造以一種「推理」、暗中角力、算計的方式,使讀者、觀影者享受這個解謎的過程。

 

看細看戲
故事在南京發生,而事件中人遇到瓶頸就往北京去,尋求自我,這一方面是由於北京的步調較為緩慢,又是政治、文化,確非商業的中心。

北京城離當時運動高峰的「大寨」地點,太行山的東南邊,相當近。也是片中合理的養老、逃避、心靈洗滌之處。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份:2007                                                                                導演:李玉

說在前頭
  北京是一個以文化、政治為核心的城市。所以她的天際廣闊,步調也不快。在紫禁城周圍,是不許蓋高樓房的,儘管共產黨建政之後,把末代皇帝下放勞動,以破除封建的舊中國體制,但是不許在皇城周圍建築高樓這事,卻一點也不可馬虎。另外、天安門廣場、高速公路(環道)、興建中的高樓、又暗又窄的集體戶,
   確實是這個城市的寫照。足療這事兒,我也在北京按過,記得是花費了50元人民幣,那一天我爬長城有些破皮了,所以對滿懷好意的熱水有些刺激,那足療店家算是簡單乾淨,幾個隔間而已也沒有華麗。



這是怎麼樣一部片
  中國的每一代導演,似乎都是以這種貼近社會的描寫起家,現在中國沸沸揚揚的第六代導演,就正在與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的當代作品打對台,殊不知十幾年前這些導演也是有《活著》1994,張藝謀、《紅高粱》1987,張藝謀、《黃土地》,1984,陳凱歌,以上的作品而今日的《滿城盡帶黃金甲》2006、《無極》2005、《夜宴》2006,是不同於世俗的魔幻,也是《三峽好人》的賈樟柯導演所言(註1):「我們希望讓觀眾多看到反映現實生活的電影,而不是那些穿金戴銀、飛來飛去的人。中國這種高投入、高產出的大片運作模式,已經逐漸喪失了中國人的想像力,這種流失思考的做法非常可悲。」
    《蘋果》這樣一部片就是在中國描寫自身的兩種寫法交替的中國中出生,不同於商業第五代,是樸實的第六代風格。北京城裡發生的故事,肚皮裡發生的故事、兩對情侶的人性拉扯故事。演員有我們熟知的范冰冰、梁家輝。其有著熟悉且不熟悉的敘事邏輯,讓這簡單的故事,來描繪北京城裡的人們。
(增補2008.1.30)在本片約莫四分之三的時間,出現了一個類似mv的手法,背景音樂是moby調調的悶亨,感覺相當現代,現代並不是夜店文化才可以做其代表,這樣的輕節奏也可以。


結構分析

    這是一個北京女子的悲哀,建築在身體、父權、階級之間的迷失故事。包含了:在《羊男的迷宮》中對孕婦的「工具性價值」,其背後的支撐就是絕對的父權與沙文。《瘋狂的石頭》的嬰兒版,以狸貓換太子的手法來反覆引出劇情的張力,讓觀眾也幾乎迷失於真假之中。《樂隊來訪時》的一夜情鋪陳,當蘋果的丈夫安坤要到足療店裡去討公道時,他蹲在那兒,我就直覺她會上了那個女人,在「樂隊」片中,也只消一個鏡頭,就可以埋伏著那姐弟年紀間的纏綿。《四月三週又兩天》對於墮胎經驗的嘗試,通常是女子要表現其「自主性」的唯一時機,必然是男性「缺席」,並以「恐懼」結尾。
    在中國許多小品類的片中,作為外地人的角色,不論是來自於香港、台灣,那必定是扮演著欺負人的霸權角色,這也許是明顯的表達中國的社會現狀,也是至今在中國電影中尚無法被顛覆的。

    劉蘋果,一個下層階級的「按摩妹」,卻有著姣好的臉孔與皮膚,這是「灰姑娘」敘事的風格。她個性格是倔強卻又無主體能動性的,也許倔強的部份,是諸多北京女子的寫照:「你不要,我偏要,我就要!」,她這樣的強,也許是來自於沒有權力的弱,這樣牛脾氣的執著,美其言就是「人窮氣不窮」吧。整個故事一路下來,這個美麗的皮囊就這樣從平平的肚皮,然後被進入,然後又變成鼓鼓的肚皮....,儘管孩子出生之後,卻也不是她的孩子,只有到了最後一個鏡頭,身為母親的才真正擁有了孩子。
    另外,而作為貧賤夫妻中的丈夫安坤,卻顛覆了小人物唯諾忍氣的形象,反而是比那上流社會的人更父權、更物化女性、更沙文、也更無情。
    梁家輝真是辛苦,作為一個屁股的符號,至今仍在用....。作為一個財大氣粗的港商,梁的演技尚有進步空間。他的個性明顯,喜愛面子而通常在當下不會妥協,在本片中,他在斷然拒絕之後有後悔了幾次。其角色也道出了現今不論是台商、港商或是有權勢的領導幹部,他們對於婚姻、男女觀念的描寫。
    片子建築在主角四人的互動之上,有著傳統且現代的矛盾思維,應該也是點出了現代中國兩種結構交錯的社會。尤其在北京,天子腳下的皇民們,北京這麼大,如小妹所說,哪裡沒有我容身之處呢?

延伸閱讀:
賈樟柯暗貶《黃金甲》可悲:喪失中國人想像力
http://ent.sina.com.cn/m/c/2006-12-18/11111374306.html

【金馬評審日記】06-蘋果 (Lost in Beijing)
http://blog.chinatimes.com/yop/archive/2008/01/08/233749.html

第六代導演列傳
http://ent.sina.com.cn/f/m/6generation/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此片在中國颳起一陣旋風,而我聞風已久,確至今才見其面目。2007年,「石」一片,打破大成本的電影始能賺錢迷思,打破小導演不能導膾炙人口製作之迷思。無疑的,中國的新銳導演開始崛起,被稱為「第六代」的導演群,擅長使用的就是「DV」,自由自在的風格,破除底片迷信。

導演:寧浩 《星期四,星期三》、《香火》、《綠草地》
資金:劉德華

以下「雷」

此片使用了諸多新元素,在既有的中國電影是見不到的。華麗的轉場,新奇的階段倒敘法,事情就這樣往前幾個秒鍾的重複發生,然後給你自個拼湊。

對比也是有的,儘管在這你爭我奪得過程當中,人情冷暖的關懷也是有的。諷刺的是,在中國詐拐搶騙的歪風之下,對於最基本親情的連結,居然是嘲諷式的分解了。 街頭廝混居然也對女人一往情深,但他女人卻是新時代的速食女性,這女性又與一個獨生敗家子一同趴拖,而這敗家子雖沒出息,但卻是對這女子一往情深....

對不可能的任務的阿湯哥致敬、對於無間道的劉德華致敬......

這幾天思考了一下,其實是在靠北阿湯哥吧,那個被掛在繩子上的大盜,被這樣玩弄羞辱....甚是有趣。(2008.11.01)

總觀片中社會現象,交錯嘲諷當今現狀,四川方言交雜,罵起人來更是痛快。情節環環相扣,編劇用心沒有冷場,爆笑緊張,效果也不失了水準。

具有中國「特色」的黑色幽默。研究中國必看。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導演:戴思傑 Sijie Dai

 

 

 



安安跟李明在一個美麗的植物園中相遇。

在這個幾乎遺世獨立的美境,「她」們儘管相愛。

卻依舊無法在傳統的父權社會下被接納,所以,安安想到了一個辦法,讓她們可以永遠在一起不分開。

可是,真的有辦法嗎?

記得在那個時代的氛圍,曾經中共與蘇共的政治合作密切,相對於在社會上也有許多與俄國人民的交流。

於是,俄國混血女子的異國風情,在洋人優越的傳統觀念下,其以一個女性的姿態,而受到了來自於社會制度的苦難。

顯得階級不是以國族分,不是以黨派分,而是以性別分。

在性別當中,主人翁更受到了來自於「異性戀」霸權的對待。

解放軍人身份的哥哥,代表著依一個征服,既「父親」之後,對於傳統父權、「異性戀霸權」的繼承。

而扭曲、暴力,粗壯的手臂,正好是中國共產統治者對於譬如西藏的無情蹂躪時的表情。

名為植物園,那種草木無爭得烏托邦境地,有美不勝收的溫軟耳語,但是,奏的一聲,落下鑼來。

正如主人翁梳起的頭髮一般,那種凜冽的氣勢,敢於主張差異、主張自我,卻壓不過任何來自於社會的無情批判。

形成強烈對比。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繩索的人》(On a Tightrope)

中國、新疆的維吾爾族,是中國56之少數民族中的一支,站在操場的小孩排隊整齊,握著拳頭兒喊出:「任何支持民族分裂,破壞國家統一的,都是我們的敵人....我們信奉科學,不迷信宗教....。」

十來歲的小孩用維吾爾語背誦這項教條,在這個信奉阿拉、在這個講著當地語言,使用著土耳其文字、還有著寬闊的土地的地方。

在講述走繩繩索這項特技時,我常會陷入了另一個我們不熟悉的國度,但又卻突然出現被隸屬於中國的國家符號,宗教上、語言上、政治上,都要向中國「看齊」。只要是學生身份都被禁止信仰阿拉,不准穿宗教服飾。

在不熟悉的美麗國度故事中,常常被格格不入的共黨符號給打醒:「嘿、老兄,這裡是中國的一部分。」

也許走索(tightrope)是導演講述故事的雙關寫照,但如同各式欲人噤聲的手段所導致的結果一般,仍有諸多更接近「真實」的片段被犧牲了,在這裡一定要說,也管不著沒有雷了,這是來自於作者導演的第一手訊息:

學校老師一幕,老師講述著他是共產黨員,必須要做好....他的老師角色....,但是在事後,他告訴了劇組,其實他有一個愛人被以政治犯之名身陷囹圄,而她等了她七年。

孩童喝熱湯一幕,劇組問朱小弟最怕什麼,他說最怕阿拉,因為他們是阿拉造出的。而被剪去的,他說維吾爾族都是信奉阿拉的。我想要不是顧及他們,怎麼這些更貼近故事真實的片段...。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怒僧」更敦群培,一個西藏的改革的歷史人物。在紅軍入境拉薩之後便過世。 此片講訴他傳奇一生。

 這僧之奇特,在於他絕頂聰明,敢於改革西藏,但是卻被古老神秘的舊西藏給吞食了。淹沒在今日的西藏記憶當中。

今日的西藏是世界諸多人嚮往的社會原型,但是對於藏人來說,這些都是需要改革的老西藏。 因為西藏不改革,西藏便沒有辦法用自己力量保持其自己宗教的獨立性。這樣的洞見,群培發現到了,他周遊印度,結識印度政治學者羅侯羅。

群培回到拉薩,著手撰寫西藏史,並創立政黨要改革西藏。 無奈被作為間諜對待,政府關了他三年,導致他頹廢喪志。

1949到來,群培此時已是臥病在床。 1951,紅軍攻打拉薩,西藏游擊隊在後來幾年一直抵抗。 群培在1953便過世了,果然西藏眾多改革、包括軍隊改革不力,使得西藏不再有自己的治理能力,宗教上也必需隨著外人「改革」。

1949,群培說:「哎呀,我們的宗教要瓦解了啊」 他若知,1966開始的文化大革命,才是真正徹底破壞西藏文化宗教的開始,應該更為氣結。


官方:
http://www.tieff.sinica.edu.tw/ch/2007/c-index.html

 延伸閱讀:唯色,殺劫。大塊文化出版。

關於 關於的更敦群培的更多故事: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