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2.jpg

(Gran Torino, 2008)
 
文/素樸勛

看這部片你會看到熟悉的黃種人臉孔,這是導演想要埋下的政治議題,所以先來談談一段小歷史。

文化藩籬
中國的雲南省的高原,接連越南北部。越南北部亦有苗族,其生長於高原,但每每提及越南,總是對美軍在越南戰場所使用的落葉劑深刻,遂以為越南都是叢林。苗族目前為中國的第四大民族,中國境內約700萬人口。除了雲南之外,東南亞各國緬、泰、寮、越都有苗族蹤跡。

由於美國在越南戰場失利,北越的共產統治之下,不容苗族生存,苗族人,起先被迫移民泰國,後輾轉到了美國,天寒地凍的他鄉生活,除了氣候合宜之外,較為安定的政治生活帶來了更為自由的生活環境以及生存權力。還記得講述阿富汗戰爭的《蓋世奇才》電影最末的字幕,大意是「美國總是滿懷理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是他總是將爛攤子留下」。美國介入韓戰、越戰,都是對於共產勢力的恐懼以及圍堵,雖 然美國在韓戰出師不利,而且造就了新中國打從鴉片戰爭後面對西方的第一次偉大勝利,又在越南戰場陷入泥沼,這樣的國際政治互動的背景,輾轉造成了韓戰老兵與亞洲外國小孩的緣份相遇。這樣的背景源自於世界強權介入區域權力平衡的政治,而戰爭的日子已經遠去,現在面對的是宗教、文化的問題。

觀影之前,已然知道片中會描寫到亞洲移民。打從911事件之後,這個世界的主要議題便是將已故學者杭廷頓的「文明衝突論」來描寫伊斯蘭與基督教文明的衝突,在這其中當然世界有其他文明,作為儒教社會為多數的亞洲移民,抑或可以稱之難民,在面對自然、社會、家庭的不同方式,在一個原本為白人社區的聚落中觀察,則更能體會一二。粗略來說,伊斯蘭激進、儒教相對溫和,可說是光譜的兩端,這樣的粗落認識當然不能概括所有個體,不過確實是電影中經常發現的「電影現象」。

忘年之交
談談老乒與陶的友情吧,如果脫去當下的社會脈絡(鄰居身分),根據以往政治身分苗族人與美國人是朋友,這樣的邏輯 其實弔詭,因為根據上一代的政治社會的必然,根本無法套用在今日,如果說韓國第二代與日本第二代都要拔劍相向豈不笑話,所以背後更真確的關係是「忘年之交」,而無關乎戰爭、歧視、優越或是戰士對於亞洲的彌補。

所以是彼此相互認同,才能良好的有一發展,當然過去的政治脈絡當然可以是拉近距離的工具,但是當國家之間若在政治上是對立亦或是在歷史傷有衝突,個體在這 樣的架構下面就會成為了犧牲品,舉例來說,如同在金庸小說《笑傲江湖》的曲洋與劉正風一般,這樣「個人身分」與「政治身分」的衝突與矛盾,將會激發出更多 的劇情張力,所以根據這樣的設想,如果今天的亞洲移民,換成來自於韓國的韓戰第二代,面對韓戰老兵,個人身分與政治身分的對立,是不是有更多火花的可能?

* * *

(2009.3.6 增)

行文至此,剛好有個學姊的朋友是苗族人,在今年九月會到台灣藝術大學就讀,經由轉述,她談到了這短真確的過往,雖然不是親身經歷,但是身為出身在美國的第二代,對於上一代生活不簡單,動盪不安的族群對立,到了異鄉,以只能融入當地社會,並別忘了自己從哪裡來,要不然就像中國的猶太人,被同化的只剩一頂小帽。 而對於韓戰老兵跟韓國人的對立安排,現下又認為太多了,還是有所本的故事背景,來得樸實深刻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