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素樸勛,邀稿,合作,品牌顧問: geotian@gmail.com 策展、寫字、養貓、看電影、替樹發聲。為《地中海逃生手冊》的出版協力/策展監製,以及《台北挑剔指南》的精釀啤酒/台灣電影 篇。 在「想想論壇」以及網路的各個角落出現著。 關鍵字:#夜行林森北 #精釀啤酒 #短評 #純情詩社

ORPHAN

(Orphan, 2009)

文/素樸勛
指向音效,聲音作為一種符號,此符號的替代性將延伸「視覺的片段」。舉例說來,電影刑男大主廚對於美味片段的呈現,公式化的以同樣一段音樂作為搭配,而這段女性美聲(抑或節奏)超越了視覺,觸動我們不常連結的聽覺,然後嘗試連結嗅覺。另一個嗅覺之作《香水》,其中重複的美麗聲音也有與味覺相互連接的用心,這個音樂與味道的連結方式,固定了聲音與「特定符號」的連結,對觀影者來說,是一種綁定的學習。

當然,味覺片之外,「聲音」當然也可以應用在啟動大腦的其他部分。所以觀《孤兒怨》,用爆米花遮眼,不如掩耳。

音效的「放羊」假說
也許他們走出電影院會做一個這樣的結論:「恐怖片都是聲音在嚇人」,其實,此話說的不錯但也有另一半意思。其實走入影院除了要享受集體的觀影樂趣、回到子宮般的進入夢境,更重要的是聲光效果。因為科技日新,簡單道具、視覺上的恐怖已是基本班底,而驚悚、心理的壓迫、邪惡人性本質的洩漏,都大量進入恐怖題材的編寫,已超過單純的視覺恐怖面相。

各位記得放羊的孩子這老掉牙故事,放羊的孩子說了10個謊1個實話,大家卻已不相信,而這個放羊故事的結局,其實就是恐怖驚悚片的原型。無知的人受到了慘忍的迫害,無知不僅害人也害己,鐵齒不相信、無法開放觀察事情者,也終究難逃一死。放羊的孩子的故事並不是孩子受到了什麼懲罰,而是羊兒都血淋淋的被肢解一地,多恐怖!

被許多「聲音」給虛晃一招的巨大聲響來這麼一下,觀影者的冷汗才剛冒完大多乾笑:「那聲音嚇死我了,原來是假的」。筆者認為,「放羊」一次次的鬆懈、安慰,才是恐怖的能量的漸層累積。而這樣「放羊的孩子」般的驚嚇與恐嚇,也正是一陣陣的愉悅來源,也就是如此才能在你相對無防備、鬆懈之際,賞你一個痛快。題外話:用恐怖片邏輯猜想,有沒有可能這個放羊的孩子跟大野狼串通好了?

反社會操弄人格
拿掉恐怖「聲」線,孤兒的反社會直覺與條件,以及操縱人們的強力說服性性格,其實展現了情感的無知以及人的脆弱。這樣的社會假定確實存在,人與人的直覺確實是既脆弱又無知的,而計畫性的矇騙總是無奈的略勝誠懇一籌。筆者身旁有有類似性格的人生存著,相當值得研究,歡迎對號入座。

在祭品方面,一反大胸脯、金髮、著睡衣、長腿妹的傳統「樣版犧牲品」。在本片飾演沙豬男人,也曾在《空中危機》飾演偽善角色的 Peter Sarsgaard,一臉倒楣樣,筆者一見就直覺他死。其男性特徵的:自大、性衝動、不善解人意,都暗示著其與無知的接近。而諸多的危機都是由於其愚蠢的「袒護」而更加見著,不相信放羊孩子說的真話,必定遭來殺禍,所以東方古語有云:「不因人廢言」有其深遠意義是也。

幸福狀的甜蜜賣弄
筆者最為享受《孤兒怨》中前段洋溢著幸福的光輝,在這一段時間,人性是美麗、天真的,而那種對於親愛的付出,更是不求回報,什麼正妹人妻、沙豬老公在這樣一 個狀態之下,都沒有其缺陷沒有其標籤,可以說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油彩畫,筆者認為,這一段正是恐怖片的精華之所在。因為,此刻越幸福,背後的殘酷將會更加鮮明,因為得知背後殺機,於是筆者相當沈醉這樣短暫的甜蜜賣弄,好比最後的瘋狂,實在不能自己。

延伸閱讀:

階級虐殺謂之快《絕命派對》

哭聲寓言社會批判《追擊者》

烹飪殺肉一般流暢《刑男大主廚》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猜火車》潮濕也很自在
(Trainspotting, 1996)

文/素樸勛
猜火車的音樂性強烈,就像是迷幻的MV,以嗑藥為主題的邊緣城市青年,幾經轉折碰撞搖身一變成為了城市邊緣青年。如果說自我的覺醒是件具有道德高度的任務,那麼筆者必須要問:「為什麼要朝著道德的高塔前進?」為什麼這是種必然?

採取懷疑的社會觀點,卻實實在在的逃離這座城市,那些屋子裡面悲慘的陰暗的角落,有著腐敗的氣味跟說不出道理的偽兄弟、婊兄弟,蘇格蘭人低賤的地位被低賤 的嘲弄,不列顛的存在跟眾多世界角落的英國城市一樣,充滿著穩定、人生的想像以及機會實踐,所以宏偉倫敦的景點剪影,就成為了最廉價的鄉巴佬的觀點娛樂。 那缺乏道德觀感的鄉巴佬,該有甚麼話好說?

不自由的自在
而泛道德的勝利,唯一出現在主人翁對毒品的交纏以及不堪的勝利方式。這樣一條直線,最終被個人的慾望(認真思考的慾望)給擊破。或許不該用「擊破」,而是 挑戰,在一只光明的置物櫃裡邊的護照(這個僅僅方寸倫敦的置物櫃,比老家的毒窟的每一處都來得乾淨),揭示了最光明的選項,這個隱含著報復、反叛、追求一 切穩定的「人生選擇」的方向,當然不是太光彩,諒筆者也要再問你一次:「為何盡是要光彩?」

老媽子拍拍兒,說道:「我的兒子愛惹是生非,但是我愛他。」我們都不自由,又或者是不夠自由,沒有辦法去自由的愛人或是恨人。踢了一只洩氣的皮球,問湯 米:「還有在關注足球嗎?」這個城市的「談資」早就夾著民族主義、男性氣質、商業資本,融入了每個男人的血液,像是無可遁逃的宰制。諒筆者還要問:「被宰 制何其自在?」

城市階級鬥爭
逃離被毒品控制之後的獎賞,除了是性慾被召喚回來、生活有了起色、環境不再陰暗潮濕,更是可以朝向那個「殖民者」中心的城市,去倫敦晉升個人的實現。

不論是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牙醫保險、大電視大冰箱等物質基礎,都是建立在有點身份地位工作未來,而自我放逐的頹痞邊緣的「邊緣城市青年」,也有其追逐愛 情的權力,只是這樣的情感依附既然隨機又不夠負責任,有點飄渺又相當刺激,這些邊緣青年,不論是衣著或是生活方式,還是進出警局的次數都與你我相去甚遠, 這些邊緣的大英帝國子民,不論是要獲得更大宗的犯罪果實,或是要改頭換面成為一個有肩膀的男子,他們必須要到「城市」去,這是真正的城市,有鴿子、有噴水 池、有大橋、有觀光客、乾淨的房子,但是到了這個機會之地,匯集了諸多機會,擁有諸多黑色機會、白色機會的城市,他們變成是「城市邊緣青年」仍舊保有其多 元本質的其中一種血液內涵的「衝動」。

讀者也許會問「邊緣城市青年、城市邊緣青年」到底是怎樣子區隔定義?把英國攤開來看的左右地理區隔也許可略知一二邊緣與中心的區別,不過這究竟不是重點, 諒我發怒:「這就是筆者的文字賣弄啊!」,階級的存在當然不是單單由物質、地理所建構,感情、愛情、自我實現都屬如此範疇,只是城市青年的吸力就早先決定 了邊緣城市的階級,這這些被稱為「廢材」的年輕人,過著自己不認為是叫做掙扎的生活,正是打領帶的你,沒有看到的。

 

延伸閱讀:

淚流滿面的憤怒《 血色星期天》

跳出歷史觀點的必然《澳大利亞》

shaun of the dead(槓上活死人)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陽陽

(YANG YANG ,2009)

文/素樸勛
角色深淺之於戲
電影重感通,倘若角色演出扁平,難對觀影者產生共鳴。譬如中國樣版戲角色人物「高大全」、泛道德 觀感的性格表達,縱使是彼時代需求之產物,但血淚愛恨才是此時代的電影需求。無論主角配角,無論其個性強弱,是單一或是多元,最基礎的傳達載體,憑藉的仍 是演員演技。演員演技之好,甚至可以脫出主角、配角的二元思維。演技精湛,有其生命經驗,便可以博得觀眾的感通。譬如在徐克《七劍》孫紅雷所飾演的「風火連城」,其性格乖張,能有多狂就有多狂,角色入味之好,讓我深刻不已,技壓群芳。

在《陽陽》裡,有幾個要特別提及的個性,為此作品增添了色彩的:

家庭描繪
家 庭的個性,揭示了陽陽母女對之於這個家庭的關係,以及小如與陽陽這對姊妹的張力。第一個婚禮鏡頭就帶出了懸疑,第一個與學長交會的瞬間就帶出了女孩(姊妹)間的張力。縱使對親身父親的關係由始至終都無交代,其實無需交代,那種圓滿,並不一定是必要的元素,也許在後段那個「我在這裡」的擁抱,才是該有的圓 滿。

媽媽到陽陽
母親的再婚,過去似乎有過嘻皮式的掙扎,留下了有刺青的頸脖,彷彿是追求自由的痕跡,這種追求態度、性格,留在陽陽身上的是,是必然的早熟。母親的角色單一面相的呈現,經歷過、曾經過,如今敢愛敢恨,在乎自己女兒之餘,更將其當朋友。

而陽陽面對家庭,家庭雖有「外人」成分,但是堅強如陽陽,能夠以偽裝去面對,相對於一派天真的性格呈現,使得在暗地裡哭泣的時候,更能呈現其堅強、早熟、無奈的一面。而這種堅強的設定,使得角色必須要有不同性格的呈現,這樣的呈現使得「人性」成分更為濃厚,不落入扁平。

感情的傻屌

更為扁平的一根傻屌,就要提到體院的大男孩,張睿家所飾演的肢體發達的狀態,可說是始終如一,從頭到尾都沒有長進,而其唯肉思考的身體邏輯,在「戰利品」一場戲的嗅聞女孩大腿更讓人印象深刻,實在相當深入詮釋,又不流過多的造作。

愛情的成熟與不成熟
不成熟的愛情與遊戲,除了實戰的「運動、流汗」之外,更重要的是精神層次的描寫,所以除了床戲,對於做 愛之後的「詮釋」,便是更為重要。對於傻屌來說,此不過只是一個喜悅的甜頭,嚐了一次之後便不能自己,更想要多一點,但是八分之一「廣島之戀」的陽陽卻是 要顧及小如,甚至是全家人、家庭的感受,而選擇抹除。但是當一切都不再簡單之際,女孩的直覺、女人的醋勁、姊妹的親情開始交錯醞釀,愚蠢的天平不成熟崩 毀,正是感情對照組出現的時候。

成熟的與幼稚感情的學長學弟,於是成為強力對比,這倆出現在陽陽生命的不同時期的男性,有其不同意義。成熟的戀情是建立在雋永、小心翼翼而不是激情、唯肉體的邏輯,成熟學長深深的擁抱與安慰的:「不要怕,我在這裡」讓筆者也要融化,恐怕是最為本片煽情的一顆鏡。


張榕容
這是一個張榕容的故事其實也不為過,自幼便是諸多廣告角色的張榕容有其豐富經歷,其個性當然也隨著面對這社會、這環境的種種,而堅強了起來。我不認識張榕 容,唯在座談、映後看過她幾次談話,我以為的榕容,與陽陽重複極大。我不知道演員可以面對自己生命經歷的界線在哪裡,也許這是成為一個演員必須經過的路 徑,在《陽陽》中的描寫,也提及了「台妹、法國人」這也許曾劃過其腦海的問題。於是從角色深度來說,有其自我生命經驗以及有其演技詮釋的《陽陽》抑或劇中 角色陽陽的角色多元呈現,其演技著實備受肯定。

 

延伸閱讀:

2009台北電影節:禮教反噬路西佛《屈辱》


2009台北電影節:理性邊緣一哭《不能沒有你》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米芽米咕人》

(Mia and the Migou, 2008)

文/素樸勛


人味


有人認為卡通是給兒童看的,但是卡通從來就不是兒童製作的。卡通是每個人成長階段重要的想像來源,我好喜歡,也曾夢想過當個漫畫家,拿起數學格子本作連環漫畫,上課時調皮描繪老師的嘴臉。

1938年,米老鼠和唐老鴨的創作者華特迪士尼生產出動畫電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使用了十萬多張畫片賽璐璐片,賽璐璐是透明材質,方便動畫師一張張作畫,可以準確的描繪動作的連貫。在這過程當中,手繪不只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精神。那樣柔美的線條,那一張一張由動畫師描繪,筆者十分喜歡。

七十年代初隨著科技進步,動畫製作開始轉向,亦即朝向「工業」前進。這樣的工業技術導致了不同的製作、思維方式,冷硬的線條譬如「摩登原始人」等的風格過渡(1960-1966),正是此時期的產物。

大型音樂繪本


直接跳過動畫工業被好萊塢、3D技術壟斷的過程,2009年的《米芽米咕人》在手法上,是相當華麗且「紙本」的,動畫的可貴之處,就是要替非現實與生活做個連結。法國《米芽米咕人》在風格上與日本的細膩、精緻不同,《米芽米咕人》是走大器的繪本風格,於是在背景、非主角的處理上,都像是精緻水彩畫,抽象可愛的人物,誇張的形象,就像是能夠運動的故事書籍,也把成人帶入繪本當中。

對於畫面的水彩運用,毫不吝嗇,正是回到動畫發展最初的那種在賽璐璐片上的「感覺」。與好萊塢動畫的大不相同,每一格對筆者來說,都像是一頁故事繪本,縱使作畫科技便利,願意這樣細心描繪,更是以「筆刷」
而非「線條」的筆觸方式處理,相當難得。

在故事上,有親情的拉扯,對生態的關懷,魔幻的想像,對吃人資本主義的諷刺,但同時卻也有可愛的形象與情節,引出每個人心中的孩子情緒,讓筆者不忍而落 淚。亦即,是一本大本的、調皮調的法式配樂,與既有的港、日、美動畫風格迥異,好大一本的螢幕繪本,能讓你會心一笑也得把鼻一哭。




延伸閱讀:
《米芽米咕人》:印象派與野獸派

2007國際短片影展:「酷兒鴨」queer duck

城市奇想怪誕女《我的人魚女友》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素樸勛

一大早要登入墨爾本國際電影節的官網(http://www.melbournefilmfestival.com.au/)不料到卻看到這副景觀。

駭客入侵

Chinese Hacks MEL Int'l Films Festival 2009

這明顯是針對前陣子在新疆發生的暴亂事件,這個駭客的立場,是漢人的立場,對新疆知名商人、運動人士熱比婭·卡德爾Rebiya Kadeer)而來。

其政治訴求明確,留下的囂張話語如下:

We like film,but we hate Rebiya Kadeer!
We like peace,and we hate East Turkistan terrorist!
Please apologize to all the Chinese people!
Hacked by oldjun!

 

註:熱比婭(Rebiya Kadeer)被認為是新疆(East Turkistan)恐怖分離主義的主要首腦。被當地認為是平權、民族的救星,中共當局認為是恐怖分離主義。

中國態度

,電影節期間播放“世界維吾爾大會”主席熱比婭(Rebiya Kadeer)的紀錄片,甚至邀請她來墨爾本出席電影節開幕式。


為此,中國電影導演賈樟柯和趙亮決定撤回本來要在8月中上旬在墨爾本國際電影節上公映的3部影片。分別是賈樟柯監制、中國香港導演唐曉白執導的電影《完美生活》,賈樟柯執導的《河上的愛情》以及中國大陸導演趙亮執導的《上訪》。

其中的《完美生活》、《河上的愛情》在甫落幕的本次2009台北電影節,也同為獲邀展片。不同於臺北的是,墨爾本觀影人將無法看到。

 

 

熱比婭的紀錄片《愛的10種條件》(The 10 Conditions of Love

許多人認為前陣子在烏魯木齊的暴動,多數是熱比婭所背後指使,這個「暴力」事件,不只是偶然,更是長久以來漢維之間的衝突,這樣的政治、民族、文化張力,在中共無法放手多元治理的政治思維下,顯得更為委屈,那種漢人中心的思維,如同父權下傲慢的女性霸凌!

這部關於熱比婭的紀錄片《The 10 Conditions of Love》關注於熱比婭與其同為民運份子的丈夫 Sidik Rouzi的生活,並揭示了她長久以來為了中國境內的一千萬穆斯林爭求自主的運動,到底對她的11個孩子產生了什麼影響,其中的3個孩子被遭到判刑入獄...墨爾本影展更在規劃邀請熱比婭本人前來。

為此,甫在台灣高雄世運開幕式缺席的中國,將再次在另一國際舞台、2009墨爾本國際電影節,以缺席表達抗議。

 






延伸閱讀:

The 10 Conditions of Love

賈樟柯關於退出墨爾本國際電影節的聲明——中新網

中國導演宣布退出第58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娛樂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Rebiya Kadeer row engulfs Melbourne film festival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170991471.jpg
(Tony Manero, 2008)
註:(2010明日影展譯作:殺手夜狂熱)


(modify : 2011,11,15)
文/素樸勛

哪裡好笑?這不是黑色喜劇,片中主角偏執對美國約翰屈伏塔《週末夜狂熱》的膜拜,其實有其寓意。冷血、性交、權力、目的,這電影處處充滿了濃濃的恨意以及政治寓言!也許你不知道智利的過去,那些看起來黑色幽默的深刻,背後藏了不知道多少眼淚與悲傷,不只是情感上的,也是政治上的,本篇不在於黑色幽默的冷血關懷,而是以政治面切入,去挑出這些影像背後的訴求與張力,很多看不懂此片的觀影人,請接受我本篇純政治面的牽強賣弄吧!

恐怖統治
1976正是本片導演出生的日期。說到此片不能不提智利的「白色恐怖記憶」.....

1973年,智利皮諾契將軍推翻民選共產政權,諷刺的是,當時的總統阿葉德,也剛好是他的熟識老鄉,就這樣在大軍壓境總統府之際,飲彈自盡。在此之後,皮氏對於前朝官員,進行逮捕、審判、暗殺,而這些恐怖的行動中,美國也參與其中。

1970 年代中期,由智利邀集南錐各國情報機構,發動跨國掃蕩異議份子的「禿鷹行動」(Operation Condor),挾著美國對於「共產政權」的圍堵政策以及恐懼,皮諾契將軍獲得美國的恐怖協助,美國恐怖協助,包含了「人體承受電流極限」、「拷問備忘錄」等等的違反人權的骯髒科技,根據官方數據,皮諾契掌權的十七年間,至少有三千一百九十七人因政治理由遭殺害、三萬多人被迫害、無數人遭非法禁錮、成千上萬人被迫流亡,但由於皮諾契身體狀況不佳,得以逃脫數百件刑法訴訟。

玩火最凶的一次,是在智利前朝官員在美國白宮前,被用汽車炸彈炸死,關於此事美國居然對皮諾契也沒有辦法,一直到美國換了總統,這些受到雷根保護的祕密才受到國會的重視,重要的是,諸多關於皮氏、美國國家利益的機密檔案,到2009年的今天尚未到達解密年限!

最後的瘋狂
後來由於經濟危機面對人民壓力,1988年一場公投失利,願意把權力重新交給民主機制的皮氏,臨走之前還修改憲法,使其擁有軍事權力。1998年,其前往英國看醫生,他在倫敦動完手術後,一名西班牙法官對其發出國際拘捕令,欲以違反人權罪行審判他,皮氏因而在英國遭拘留一段時間,但英國當局之後認定他身體太過虛弱,因此於2000年送他返國,國際社會也無能為力。到了2006年皮氏心臟病身亡,反對者仍不甚開心痛快,由於到死前其仍未接受審判。

恐共共犯:柴契爾夫人、雷根
2006年對於皮氏的死訊,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的辦公室說,皮氏是英國最堅定的盟友,「她十分難過」。

美國第40任總統雷根自1981年入主白宮之際,面對兩項重大外交事務的挑戰,其一是領導自由世界與蘇聯為首的共產陣營對抗;其二是伊斯蘭武裝運動的威脅。

美國勢力範圍內的巴拿馬,是北美洲控制南美洲的樞紐,南美洲的國家眾多,皮諾契為了怕前朝官員趁機謀反,便在美國主持的巴拿馬meeting中,聚集南美各國情報人員,交換資訊,把前朝文人政府官員、民主人士加以政治追殺,或以肉體消滅!英美恐共,面對蘇聯為首的共產陣營毫不手軟,除了軍事上的協助,經濟上由著名的芝加哥大學的年輕教授,俗稱(CHIGAGO BOYS),協助智利擺脫馬克思主義的共產思維,推行「經濟自由化」,消滅工會、降低社會福利,並將智利的經濟全面「市場化」更與世界接軌。這部份的影像資料可見報導式紀錄片《制高點 - 世界經濟之戰》(Commanding Heights - 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


兩極評價與影像諷刺
當國家利益的第一順位是「反共」,那麼其他自由、平等、人權、民主,都將被犧牲踐踏。

身為天主教徒的皮諾契常說,他深信自己對抗共產的天賦使命。2003年皮諾契接受訪問時說,他不認為任內違反人權的作為應該要求原諒,就算曾經遇刺,老皮還是嘴裡不放過:「馬克思主義者才應該要求我原諒」。「我從未下令殺害任何人,也未曾心懷憎恨或仇怨,我是好人,我認為我是天使。」

面對皮諾契的功過,國家與論分裂成兩個極端,將智利經濟帶往富裕、脫離共產政權的成就,還為人所懷念,不過付出的代價甚鉅,那些受害者家屬心中永遠的傷痕,永遠也難以抹平....《周末魘狂熱》的諸多符號,譬如女子台詞:「你永遠就是智利人,不是美國人。」 刻意要模仿約翰屈服塔的raul:「今天不會再是了」,面對美國符號的「膜拜」,能夠恣意殺人,卻仍逍遙法外的狀態,年老卻不服老,慾望縱橫,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2011.11.15)
全然就是對於獨裁者皮諾契的寓言批判!在電影故事中的瘋狂亂殺人,拉野屎,最後被共產黨人給獵殺,並與共產黨的對立,美國為了恐共忘了顧全吃相、淑女氣質的作為,而對智利的暗表血腥認同,在在都是講老皮這個獨夫,在智利政治過程中的種種作為。老皮玩殘了智利這個曾經是南美民主制度燈塔的國家,卻在今天,還是有一半人對他「殘酷但具有經濟效益」的作為感到肯定,不禁讓冷笑。也難怪,這部電影的色調如此陰冷與瘋狂,譬喻要如此隱晦卻不敢高張,全片門外人士跟本不得其入,還以為看到是血腥版本的《O先生的極樂旅程》,對獨裁者的愛護與厭惡,通常都會被當朝稱為「我們不再調查此案,為避免撕裂國家和協」,而民國百年正值原住民電影議題發燒的一年,十年之後,本外省衝突的那段台灣白色恐怖歷史,筆者敢言正是下一個十年電影工作者反思台灣之際不可迴避的議題。



有用資料:

導演 Patricio Guzman的《皮諾契案》

紀錄片《制高點 - 世界經濟之戰》
邱稔壤《從政治外交層面看南錐禿鷹行動引發之人權爭議》

延伸閱讀:

2009台北電影節:禮教反噬路西佛《屈辱》 (絕佳性別、膚色議題,社會哥、志工哥、文青哥、女權哥不能錯過)

2009台北電影節:鐵血統治下的女女主角《穿制服的女孩》 (德國電影史上首部女女電影,黑白背德)

2007國際在地影展:「白人研究院」 (原民也來研究白人這款奇怪的生物)

《火線殺機》中央黨部也瘋狂:印度政治寓言 (印度也是民主政府,意外吧)

2011高雄電影節:詹姆斯班寧《RR》如果是陰莖 (美國政治與工業奇觀實驗片)

2011高雄電影節:《感官犯罪》是什麼再現的書寫? (講白米炸彈客的台灣政治之作)

《殺恁老屍》古希臘血邪咒今足球男咬屍其實是政治抒發 (希臘被看笑話今天,你可知道拍攝喪屍片的廢墟增多?)

《維多利亞壹號》殘酷打房血流滿腸 (香港房地產的開腸剖肚控訴)

文章標籤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屈辱,2008

(Disgrace , 2008)

文/素樸勛
改編自小說《屈辱》,作者柯慈,其於1940年在南非開普敦市出生
這是一個權力錯位的故事,發生在後種族隔離時期(post-apartheid) 的南非,在黑色大陸上有他自成的邏輯,不論是文明、膚色、性別權力,在此都錯位,也許是白人曾經強加在黑人身上枷鎖、也許是弔詭的諷刺,個人之於時代文明的交接處,不論是何種身分與膚色,都有可能有著發洩慾望的慾望,而發洩施展慾望卻毫不掩飾的後果,雖證成了個人的愉悅,但卻付出了更多,甚至必須承受連上帝都覺得還沒有足夠的懲罰,這對於一個「文明人」來說,更是莫大的折磨。

然而相對於國家種族間的暴力凌駕,那些歷史不應該隔離政策,侵犯了黑皮膚的人們應該有的公平對待,比之教師半強迫性交下的傷痛與抱歉,卻也只是程度上的差別。

男人征服小冒險
作為浪漫時期的性愛偶像,詩人「拜倫」,正是盧瑞教授的信仰,這個強烈的意象與暗示符號,讓有讀過這些詩集、學習這些時期的學生,尤其是女學生們,更能有了解性暗示的小體會。盧瑞教授稱之為「小小的探索冒險」,面對這些女孩,給他帶來的體會與領悟,他挺回味。面對他的情慾,從體內源源不絕的釋放征服快感,他毫不掩飾,毫不羞愧。
然而小小的冒險,對於年紀不小的盧瑞來說,刺激的來源就是那些不確定的危險,最終玩出火兒,被校方通知審訊的盧瑞,就這樣離開了開普敦,到他女兒Lucie 遺世而獨立的農莊休養生息。

真實的南非,是經過白人、制度洗禮的,當地居民的態度,簡單的反映對西方「文明理性」的抵抗,基於如此直線思維,跨越膚色間的信任,似乎還不是一回事。於是那些曾經被白人擁有過的特殊利益,隔離政策的幽靈,還是存在黑白之間。

對於白人來說,混血的女學生,是個獵物,得以輕易上手更加以控制,他們輕視黑色的野蠻,不文明的原始,這樣情慾的流露,還是把黑人當作黑奴對待,這樣時空錯製的認識,極為輕浮。
對於黑人來說,白人總是欠他們,因為他們過去拿走太多了,尤其面對白人女性,當她們被壓在地上、被控制的時候,那種得以感到自己征服的存在,這樣歷史翻轉的諷刺,光用想像就令男性興奮。

何必當初的後悔
如果說西方對於非洲大陸有所虧欠,這來自於過去國家之間、種族之間的不平等利益輸送,是個歷史錯誤的話,那麼我們該將如何面對?《澳大利亞》中失落的一代,正是講述原住民毛利人兒童被西方「文明」規訓的反省。歷史昭昭,但是人類社會卻還是在不斷重複一樣的悲劇,種族、宗教之間的戰爭殺戮,真是可笑至極。基於「早之如此,何必當初」的人性,悔恨躍上舞臺,揉合著即使宗教信仰也不能夠救贖的悲痛,與《屈辱》中先前暗示自己是路西佛的盧瑞教授,不可一世,而後卻狼狽的陷入了被迫的反思,真是一般諷刺。
文明禮教的加害人,悔恨更為深切,自以為可以毫不在乎他人感受的姿意而為,面對非洲大陸的原住民行事豪爽,簡單直接,面對譬如屠殺牲畜,那些文明的憐惜與倫理突然就又出現。無法真正縱衡於肉慾之間的原始衝動,盧瑞教授被自己受過的禮教反噬,對比原住民的一派自在,實在應該,此時的「何必當初」說出來也只是徒增惆悵罷了。

人們總是不知道、不理解,然後忽略歷史教訓,往錯誤的方向去,也感謝這些人性,充實了我們電影的豐富後悔文本。


延伸閱讀:

懊悔三部曲之《屈辱》

2009台北電影節:鐵血統治下的女女主角《穿制服的女孩》

跳出歷史觀點的必然《澳大利亞》

2009台北電影節:理性邊緣一哭《不能沒有你》

2009台北電影節:面對雄性歐盟鬼魂《控訴風暴》

(7.7 update 恭喜《屈辱》獲得2009台北電影節國際青年導演競賽大獎)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屈辱,2008

(Disgrace, 2008)

文/素樸勛

在本片《屈辱》當中,主人翁盧瑞在大部分的時間總是陷入了哀愁與悔恨,但是他的作為,仍舊僅是反映出他的人性漸漸改變的那一部份,在那樣的缺乏律法,沒有 信任的社會基礎下,作為個人,被迫脫 去了其活生生的人性。同時,作為一個西方女子的價值,面對蠻荒,也被剝奪為單純的女性肉體。不論性別文明,作為一個有關懷,有惻隱之心的生物,若只願意進 行那些自然野性、本我的肉體賣弄,這樣的去人性化也許是回歸本我 ,亦是至高無上的自私基因以及本我實現的一部份,但卻是傷人,非常之傷人。

人面對未知的未來,若只願意順著慾望而行,終究無法逃首次嘗試的失敗,因為那是作為成功過程的一部份。而不論是感情、學問、慾望、制度,都是在一個未知的 方向上,而「人性」扮演的角色,正是協助其走向悲痛的必然,人之所以為人,就是由於其與獸不同,流於嗔痴獸慾,也許能痛快一時,那也只有一時。不過先省著 點悲哀,因為面對即將而來的傷痛都是必然的,它們總是出現在你逞了一時之快、率性而為之後。

回到電影《屈辱》,影像對於人性懊悔的描寫,通常會有一個事件的癥結點,在這個癥結點之前,通常都是慾望的彰顯與姿意流動,那樣的無拘無束。如同放蕩詩人拜倫的姿意而為,認為把慾望壓抑是個罪惡,面對女色,他姿意洩漏的說,女子的美麗不是屬於他自己的,而其必須要有分享的責任。

深感懊悔也於事無補
《馬奎斯的三場葬禮》,是關於深深抱歉、毀滅性的恐懼復仇故事,在瞬間癥結點的痛快之前,儘管肇因並非故意、陰錯陽 差,但是那洩漏人性慾望的表現,邊界警察輕蔑的面對權力、隨意面對發癢的陽具,讓加害者更為有條件成為一個應該被唾棄、折磨之人,他就像個暴虎憑河的小獸,應當為其作為受到懲罰。加以種族的隔閡,美墨的矛盾,讓如此對於死亡懊悔的復仇,並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於是由湯米李瓊斯所飾,挺身而出而用自己的方式去討回一點點的公平正義。

《烈火情人》是 在於偷情、不忠愛情的背德洩慾,那精力的流轉與迸發,導致的深深野火,吞噬一切既有的穩定現狀,親情、愛情、都將 悵然若失的附之一炬。而之所以會反噬其身,乃是源自於不曉得主宰了好幾千年以來的「得不到、更想要」的痴人愛情邏輯,所以總使得到短暫的危險愉悅,還是心 不甘情不願腦袋發熱、癡心妄想。於是面對年紀雖小,但「遊戲人間」的功力,卻不在水準之下的年輕女孩兒,再如何有社會地位以及歷練的成熟男子,都要跪在她 的雙腿之下,然後哀求施捨一點點的溫柔。

寬容是最高境界

寬容是對自己的心魔原諒,包容與復仇通常是一個事物最為顯著的兩面,基於同 樣一個情緒,不論是被動的受到迫害不論,或是主動的加害,作為一個加害者所感受到的,後悔,內咎,害怕,都是這個「癥結點」的一部份, 而,基於復仇的痛快安慰,也是作為人性直接行為的一部份,但是如此安慰與動作,將會招致一個更為無解的慘痛輪迴,恐怖競賽,而如 此競賽會將人與人的關係割離,而此悲痛便無止境。

《屈辱》對於罪行的沉默,不論是出自於羞愧亦或是順從當地的潛規則,那種對於另一個文明他者的包容與放下,是何其大的胸襟,女兒 Lucie 說:「為何要因為它的父親而去選擇這個孩子?」縱使父親盧瑞深感莫大屈辱,感到「簡直跟狗一樣!」本劇淺淺提及的莫大歷史顛倒、諷刺,卻還是成為了《屈辱》寬容最深刻的省思。

延伸閱讀:

2009台北電影節:禮教反噬路西佛《屈辱》

2009台北電影節:鐵血統治下的女女主角《穿制服的女孩》

跳出歷史觀點的必然《澳大利亞》

2009台北電影節:理性邊緣一哭《不能沒有你》

2009台北電影節:面對雄性歐盟鬼魂《控訴風暴》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6/24 00:44)

阿富汗的第一座國家公園在戰火中誕生了,日前舉行了簡單的開幕典禮,這座以石灰岩地形為主的國家公園,可能很快會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隨著這裡的開放,也讓更多國際觀光客欣賞到阿富汗美麗的一面。

中部大城巴米安(Bamiyan)是阿富汗第一座國家公園誕生的地方,此處平靜的湖光山色在70年代以前是旅遊勝地,直到80年代蘇聯和美軍入侵,此後又內戰不停,才讓美麗家園變了調。

阿富汗王子穆斯塔法薩伊爾曾經說,「我人生中最悲慘的日子就是軍隊進入阿富汗,而我得離開家園,最美好的日子就是我重返家園那天。」

在巴米安最廣為人知的是1500年歷史的大佛,它已在8年前不幸被塔利班民兵以大砲摧毀,現在透過美國國際開發援助署的幫助,成立佔地5萬 7000公頃的班達拉米亞(Band-e-Amir)國家公園,這是許多珍貴鳥類、魚類和哺乳類動物的棲息地,也是15個原住民村落的家,居民希望隨著國 家公園的開放能帶動經濟好轉。(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祁傳璽)

http://www.nownews.com/2009/06/24/153-2468796.htm

 

延伸閱讀:

Afghabistan-體育DIY

Afghabistan-美景 班達拉米亞(Band-e-Amir)

白木電集背包客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all around us.
(All Around Us, 2008)
文/素樸勛

故事從一個鞋攤子開始,拿畫筆的手成就不了快樂的生活,現實與想法就這樣拉鋸著。描寫成熟感情的男女互動,老婆翔子在日曆上寫下每周要固定「做家事」的規 定,令人不禁莞爾一笑。對於生命的體會與延續,繼往與失去,工作上的、家庭關係上的繁複問題,揉著對於愛兒的思念,這一雙本來沉浸幸福的鴛鴦,在與日本社 會司法法庭的社會觀景小窗共同發展的故事軸線貫穿中,落入了女性的悲痛描繪。這樣的張力對比出幸福之可貴,不論這對夫妻如何從苦到順,法庭上的光怪陸離還 是一直在發生著也一直讓人沉重,日本社會的各種信仰現象,也在人們信仰空虛之際,悄悄地來。

畫筆
藝術工作者的身分,在片中穿插,三不五時被彰顯,那些存在於畫筆生命的基礎快樂泉源,簡單的愉悅,最終布滿了生命的全部。對照黃昏,《幸福的彼端》可說是 步調穩實的成年戀情書寫。男主角金尾的角色,像絲線一樣的被提著,典型日本男人一般的不擅表意、通常沉默,此人更看似有點無腦,幼稚輕鬆玩笑,但於此同 時,他的一雙小手,仍堅定的握著另一半。

懸線
由於男主角金尾的個性模糊,本片就花了很多時間在描繪他的個性,從與他者的互動來對比出其性格。面對老婆翔子的鮮明性格:內向、悲傷、易碎,觀眾的懸念於 是就集中在金尾身上,金尾的態度之所以被期待,將是為了他作為好、壞男人與否的論定。此調動觀眾的胃口與期待,讓整部作品更加雋永,此繫於金尾不彰性格之 懸線,亦有許多點讓人會心一笑,可以細細品嚐。

法庭
嚴肅場合的肅殺之氣,與藝術性格的法庭描繪師有其根本上的氣質矛盾。此點出日本媒體生態,以及企業工作文化的愉悅與無奈。法庭的故事安排相當戲劇,讓夫妻 情感的描寫不再是落入兩人情緒的封閉空間,而是對這社會有感通、有互動,儘管這樣的經驗時時刻刻在充實對於人性的悲哀估算,還是要回到樸實的人性,跨越成 年愛情的客觀障礙,回到幸福的彼端。

 

延伸閱讀:

2008-11-22 城市觀點之《東京狂想曲!》

2007-12-07 2007年馬影展:「大日本人」

2008-07-02 約阿公一起打手槍之《大和卡蹭 》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穿制服的女孩2.jpg

(Mädchen in Uniform, 1931)

文/素樸勛
本片是影視上第一次的蕾絲邊情結搬上螢幕,那純潔情感與鐵血 制度的對抗,不只是挑戰也是反思,是戰後德國的另類展現。使觀影者回憶起學生時期面對威權的抵抗與那些糾結而不能說的痛楚與焦慮,集體的同儕樂趣與革命情 誼。《穿制服的女孩》是當年度的德國最佳影片,除了情感的迷惘以及「女女主角」美麗的黑白倩影,對於普魯士律法的鐵血諷刺也是深刻有力。

我每次哭都是因為妳!

「妳 一定會愛上馮班堡小姐。」同學們這樣起鬨著。制度化的女校裡,從新生初來乍到必須受到的身體規訓,髮型、服裝的身體約束,目的性的朝著心理的服從、行為的 規順,帶出學校嚴格的教養,單一的權力施為。而這些枯燥的教條與思鄉之情的唯一救贖,正是細心照料學生的「馮班堡小姐」,夜裡他給學生道晚安,親吻額頭, 但是她卻給馬奴艾拉不一樣的。

初來乍到,主人翁馬奴艾拉是個美麗亮眼的學生,失去了親情的關愛,在女校裡縱使沒有自由,面對難以紓解的糾 結,她默默暗戀馮班堡的默默情感受到了回應。對於馮班堡老師來說,面對學生的愛戀原本就是習以為常,而如何去排解以及公平對待女孩兒的心態,面對年輕女教 師馮班堡自己心中對於學生的愛戀,此兩種情緒的掙扎、對抗,在校長鐵血的教育方針之下:「有我在妳別想革命」,馮班堡老師顯得溫柔又有自信。

馬 奴艾拉在話劇演出上表現亮眼,故事中,親吻王后的登可羅,是個美男子的男性角色,然而戲劇演出被要求以「朗誦」而不能「情感」對話方式,並無遵守此教條的 馬奴艾拉,卻贏得了全場掌聲。此男性的裝扮,好一雙美腿,讓馮班堡老師更為心醉,但是卻也不能吭笑,兩人情感的張力懸念,使得劇情更為起伏。

普魯士人的管教
女 校長與鐵血校務:「飢餓是種榮耀」、「我們要培養具有英雄意識自覺的學生」。對於觀影者來說,柔美的學生與普魯士的國族自覺,這樣的對比相當明顯而亦理 解,「我們不希望不實的、毀壞校譽的言論散播出去,不准偷夾帶信件!」正是對當時去人性化之統治律法所做的批判。但是基於學園生活的校園故事,有一個情節 讓我相當深刻,也窺視到1931年的德國,其文化的小小精義。即使是「被抓到偷寄信」,校方仍是叫女學生親自前來,喝令其親自拆封。雖然喝令此時,拆封就 是種儀式,不過基於此儀式的背後仍有對於個體的基本尊重,總是在這樣「強國家弱社會」之下,對於信封之尊重亦被彰顯。保加利亞威權解體為故事背景的《在世 界轉角遇見愛》其中有個文化一瞥亦讓我深刻,在爺爺即將告知孫子噩耗之際,是將其深深抱住,然後在兩人最為靠近,卻也不見對方面容之際,緩緩道出壞消息。 如此之類的文化一瞥,雖不能作為普遍性之文化觀察,但筆者深感有趣。

革命未竟

女校長滿臉橫肉,對於優秀演出卻犯了 「道德上錯誤」的馬奴艾拉,採取「孤立政策」,凡是與之交談者論處,如此去人性化以國族集體凌駕個人意志的寓言展現,實在殘忍。違背此禁令的女教師,身先 士卒對抗校長,以愛的教育與之論戰。最為筆者深刻一幕,女教師與馬奴艾拉在房中對談,曉以大義,冷血教訓之後命馬奴艾拉走出房門,悲悽卻難以站立的馬奴艾 拉卻是一心尋死,掩門須臾,女教師反悔大聲叫喊「馬奴艾拉」推開房門,映入門簾的卻是滿臉橫肉前來理論的女校長。其一、這驚聲一呼是本片馮班堡老師的至大 情緒流露,也是對於窒息制度的人性化復甦。其二、面對兩人情感張力,也帶出了女教師的情感答案,在與女校長的對立面更為清晰。曾放話:「有我在你別想革 命」的統治者校長,在目睹馬奴艾拉一心尋死,但眾同學們卻戮力阻止的現場,面對人民、群眾,面對老師、學生,突然深知去人性化的治理最終會導致災難性的結 果,落寞告終的女校長背影,步履蹣跚,似乎不願承認也許革命沒有成功,但是在我們身上的愛情會繼續存在,對於這樣的覺悟,在這樣的地位、這樣的權力,想 當然會有那個年紀的不堪。

 

延伸閱讀:

催眠三部曲之《歐洲特快車》 ( Europa )

 

制度的自體過敏-史丹利庫柏力克的《奇愛博士》

 

2007年金馬影展:「花樣足球少女 Offside」

 

殘酷寫實男男戀《愛,不悔》

 

政治工作者必看《自由大道》

 

2009台北電影節:戰後省思我掙扎《兇手就在你身邊》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兇手就在你身邊1946.jpg

(The Murderers are Among Us, 1946)

文/素樸勛
保守古典敘事含蓄黑白風格
剛脫離納粹宣教影片製作的導演,其敘事風格相當保守,男女的感情溝通、愛情賣弄,是在無形之間滋生,無形的不著痕跡,當然這是超脫出當代的觀影者的電影經驗的,此黑白片當中,最為激情的男女肢體接觸便是男主角將頭倚在女子肩上,不意外。

感情描述
「1942那年我被捉到集中營,之後被放出來,我好害怕自由」女主角漢娜的這段陳述,揭示了自由的恐懼是來自於被壓迫的恐 懼,本片以離開集中營的「延伸」作為敘述,比之在場的控訴,更貼近了恐懼的本身,因為離開了那樣的空間、權力,而被壓迫的窒息卻依然如影隨形,更是教人不 安。作為戰後反省影片,本片在東歐拍攝,導演本身在戰時也參與過納粹宣導片的拍攝,所以這部片的意義其實相當深遠。

男女邂逅不需要原因,既然是四肢健全,在戰後倖存的健康男女,當然就要為戰後嬰兒潮做些努力(玩笑話)。不過戰後對於生命的新看法,對於穩定感 情,不論是家鄉或是情人的依歸,或是其所能提供的穩定力量,都是「戰後創傷症候群」以外的重要現象。落魄醫生梅騰、集中營倖存美女漢娜,試圖在殘屋破瓦當 中重新整理,面對東德街頭的高聳殘壁、裸露的磚瓦,要怎麼避免陷入情網真不容易。

符號對稱
在戰後創傷症候群/既得利益又鞏固之間,人道主義者在戰後創傷所導致的酗酒、自我放逐;既得利益者、在戰後不受制裁,反而 亨通顯達,形成強力對比。有段戲最為筆者所注意,那顯達未受制裁者,在尋歡場合總是往襯裙底下「探」的鏡頭,十足的顯露出淫邪的觀點,同一時間的梅騰大 夫,卻在戮力的拯救氣管堵塞的孩童,兩邊畫面的片段交疊更替,煞是諷刺。

人道關懷、正義轉型也許就是今日最為熟悉的詞彙,但是戰後的各種利益交疊不清、公平正義往往都不是第一順序,在本年度同為戰後暴行反思的電影《控訴風暴》中,展現的當代正義訴求是通過「司法」,如海牙戰犯法庭來提供正義。而公平正義往往會為其他更大的目標給犧牲,此亦為人類當代悲劇,所以在《兇手就在你身邊》對於正義的企及,是私自了斷行刑亦或公開司法審判,其中的兩者掙扎,即使拉回當代,亦是可資討論的熱點議題。

兇手是他還是我
最 終人道關懷為何?如果政府採取原諒,那麼受害者何辜?反過來說,若要加害者償命,那麼其家庭親人又該如何?面對兇手、自己幾乎也將成為兇手,與施展私刑擦 身而過的梅騰大夫,讓那舊時殘暴將軍,壟罩在巨大持槍影子之下的恐懼,在間不容髮之際,急轉直下。差點行兇,血汙雙手,兇手到底是他還是我,自我矛盾的激 動對抗,那柔情似水的女主角漢娜如同及時雨,展露最終的人道關懷,讓對峙的兩造皆鬆了口氣,又不失正義。

延伸閱讀:

2009台北電影節:面對雄性歐盟鬼魂《控訴風暴》

催眠三部曲之《歐洲特快車》 ( Europa )

2007年金馬影展:「加州夢、未完成」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兩國花了半年的時間籌備,總共10位護理人員在5日晚間來到台灣,將在三總展開將近3個月的護理訓練,而戰地護理將是主要課程項目。

2006年台灣護理學會跟友邦國家護理人員交流的珍貴畫面,而今年主角將換成非友邦的中東戰亂國家─阿富汗。在蘇哈達國際組織及台灣護理學會經過 半年的努力,破天荒讓動盪不安的阿富汗派遣護理人員來台取經,將近3個月的訓練課程,包括護理行政、醫護管理、感染控制以及產前產後4大項目,為了配合戰 地國情,他們將被送往也有軍事背景的三軍總醫院臨床訓練。

護理學會理事長黃璉華表示,兩國交流將以生產為主,國情增加了戰地護理部分。這也是頭一回有「恐怖份子」國家跟台灣進行正式人道外交,看來臺灣醫學技術,顯然已經讓中東國家折服。(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賴思豪、林奕勳)

http://www.nownews.com/2009/06/04/327-2460116.htm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苦等40年!阿富汗人馬汀罕見舌腫 來台求醫獲重生

(2009/06/04 17:25)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長庚醫院最近收治了一名跨海求醫的阿富汗病患馬汀,15歲時罹患了罕見的海綿狀血管瘤,不僅左臉跟舌頭都越來越腫,甚至在睡覺的時候都快要不能呼吸,如今已經58歲的他曾經到英、德求醫,都沒有醫生敢動刀,終於在40年後來台進行切除手術,而且順利成功。

來自阿富汗的馬汀,本身即為一名外科醫師,自幼飽受血管畸形所苦,起初只是右側頸部有一顆顆深紅色的突起,左邊的舌頭顏色較深且較右邊舌頭略大,年僅14歲時就在英國接受手術移除頸動脈上的腫塊,但舌頭腫大日益嚴重,卻始終無法獲得改善。

近年來馬汀舌頭的病灶益發明顯,腫脹3、4倍的舌頭嚴重影響到呼吸且致不定時出血,馬汀的兒子也是名內科醫師,他和父親尋遍英國、巴基斯坦、印度等地頭頸腫瘤科及耳鼻喉科,沒有醫師願意動手術,原因是手術風險高、沒人敢擔保術後狀況。

最後在網路上看到長庚醫院外科主任張承仁相關團隊發表於醫學期刊上有關於雷射治療對於血管畸型的療效,抱著姑且一試的心,取得來台醫療簽證,4月 23日抵達台灣,與醫師經過討論評估,4月27日進行首次雷射手術,之後進行氣切手術,半個月後轉出加護病房,休息一週後,5月18日再進行二度雷射手 術,10天後移除氣切,6月1日順利出院。

張承仁表示,現在馬汀舌頭仍有雷射術後的腫脹感,但這樣的腫脹感約在3個月內會逐漸改善,他說因為手術經過舌頭、呼吸道,一直到氣管到肺,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有環節去傷到,都有可能造成大出血,所幸現在都已經消腫,臉也不會像以前一邊大一邊小。

等了40多年,馬汀的舌頭終於得以恢復正常樣貌,對於台灣醫師的幫忙心中是無限感謝。手術順利成功,馬汀恢復情況良好,本身即為醫師的馬汀父子,也表示回到阿富汗後,要更努力醫治病人,同時也把台灣的頂尖醫療分享給所有人。

http://www.nownews.com/2009/06/04/11521-2460056.htm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 6月4日

 

  新加坡國防部長張志賢3日表示,新加坡計劃在阿富汗部署武器搜尋定位雷達(WLR)部隊,協助當地的國際安全支援部隊預警火箭攻擊。
  張志賢是在武裝部隊海外獎章頒獎儀式上,做了這項表示。張志賢頒發海外獎章給44名在阿富汗成功完成任務的武裝部隊服役人員。
  鑑於阿富汗境內火箭攻擊事件增加,張志賢指出,如果部署武器搜尋定位雷達被認為有效,新加坡武裝部隊打算在今年稍後於阿富汗烏魯茲甘省的塔林科特部署WLR部隊。
  張志賢表示,新加坡部署的WLR部隊,將為駐紮當地的國際安全支援部隊人員提供火箭攻擊預警,強化部隊的保護措施。

  張志賢又說,支持多國維持和平行動將是新加坡武裝部隊行動的重要一部份,透過建立穩定的國際環境,新加坡自身的安全也將獲得強化。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00389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