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 and the Migou, 2008)
文/素樸勛
人味
有人認為卡通是給兒童看的,但是卡通從來就不是兒童製作的。卡通是每個人成長階段重要的想像來源,我好喜歡,也曾夢想過當個漫畫家,拿起數學格子本作連環漫畫,上課時調皮描繪老師的嘴臉。
1938年,米老鼠和唐老鴨的創作者華特迪士尼生產出動畫電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使用了十萬多張畫片賽璐璐片,賽璐璐是透明材質,方便動畫師一張張作畫,可以準確的描繪動作的連貫。在這過程當中,手繪不只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精神。那樣柔美的線條,那一張一張由動畫師描繪,筆者十分喜歡。
七十年代初隨著科技進步,動畫製作開始轉向,亦即朝向「工業」前進。這樣的工業技術導致了不同的製作、思維方式,冷硬的線條譬如「摩登原始人」等的風格過渡(1960-1966),正是此時期的產物。
大型音樂繪本
直接跳過動畫工業被好萊塢、3D技術壟斷的過程,2009年的《米芽米咕人》在手法上,是相當華麗且「紙本」的,動畫的可貴之處,就是要替非現實與生活做個連結。法國《米芽米咕人》在風格上與日本的細膩、精緻不同,《米芽米咕人》是走大器的繪本風格,於是在背景、非主角的處理上,都像是精緻水彩畫,抽象可愛的人物,誇張的形象,就像是能夠運動的故事書籍,也把成人帶入繪本當中。
對於畫面的水彩運用,毫不吝嗇,正是回到動畫發展最初的那種在賽璐璐片上的「感覺」。與好萊塢動畫的大不相同,每一格對筆者來說,都像是一頁故事繪本,縱使作畫科技便利,願意這樣細心描繪,更是以「筆刷」
而非「線條」的筆觸方式處理,相當難得。
在故事上,有親情的拉扯,對生態的關懷,魔幻的想像,對吃人資本主義的諷刺,但同時卻也有可愛的形象與情節,引出每個人心中的孩子情緒,讓筆者不忍而落
淚。亦即,是一本大本的、調皮調的法式配樂,與既有的港、日、美動畫風格迥異,好大一本的螢幕繪本,能讓你會心一笑也得把鼻一哭。
延伸閱讀:
《米芽米咕人》:印象派與野獸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