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制服的女孩2.jpg

(Mädchen in Uniform, 1931)

文/素樸勛
本片是影視上第一次的蕾絲邊情結搬上螢幕,那純潔情感與鐵血 制度的對抗,不只是挑戰也是反思,是戰後德國的另類展現。使觀影者回憶起學生時期面對威權的抵抗與那些糾結而不能說的痛楚與焦慮,集體的同儕樂趣與革命情 誼。《穿制服的女孩》是當年度的德國最佳影片,除了情感的迷惘以及「女女主角」美麗的黑白倩影,對於普魯士律法的鐵血諷刺也是深刻有力。

我每次哭都是因為妳!

「妳 一定會愛上馮班堡小姐。」同學們這樣起鬨著。制度化的女校裡,從新生初來乍到必須受到的身體規訓,髮型、服裝的身體約束,目的性的朝著心理的服從、行為的 規順,帶出學校嚴格的教養,單一的權力施為。而這些枯燥的教條與思鄉之情的唯一救贖,正是細心照料學生的「馮班堡小姐」,夜裡他給學生道晚安,親吻額頭, 但是她卻給馬奴艾拉不一樣的。

初來乍到,主人翁馬奴艾拉是個美麗亮眼的學生,失去了親情的關愛,在女校裡縱使沒有自由,面對難以紓解的糾 結,她默默暗戀馮班堡的默默情感受到了回應。對於馮班堡老師來說,面對學生的愛戀原本就是習以為常,而如何去排解以及公平對待女孩兒的心態,面對年輕女教 師馮班堡自己心中對於學生的愛戀,此兩種情緒的掙扎、對抗,在校長鐵血的教育方針之下:「有我在妳別想革命」,馮班堡老師顯得溫柔又有自信。

馬 奴艾拉在話劇演出上表現亮眼,故事中,親吻王后的登可羅,是個美男子的男性角色,然而戲劇演出被要求以「朗誦」而不能「情感」對話方式,並無遵守此教條的 馬奴艾拉,卻贏得了全場掌聲。此男性的裝扮,好一雙美腿,讓馮班堡老師更為心醉,但是卻也不能吭笑,兩人情感的張力懸念,使得劇情更為起伏。

普魯士人的管教
女 校長與鐵血校務:「飢餓是種榮耀」、「我們要培養具有英雄意識自覺的學生」。對於觀影者來說,柔美的學生與普魯士的國族自覺,這樣的對比相當明顯而亦理 解,「我們不希望不實的、毀壞校譽的言論散播出去,不准偷夾帶信件!」正是對當時去人性化之統治律法所做的批判。但是基於學園生活的校園故事,有一個情節 讓我相當深刻,也窺視到1931年的德國,其文化的小小精義。即使是「被抓到偷寄信」,校方仍是叫女學生親自前來,喝令其親自拆封。雖然喝令此時,拆封就 是種儀式,不過基於此儀式的背後仍有對於個體的基本尊重,總是在這樣「強國家弱社會」之下,對於信封之尊重亦被彰顯。保加利亞威權解體為故事背景的《在世 界轉角遇見愛》其中有個文化一瞥亦讓我深刻,在爺爺即將告知孫子噩耗之際,是將其深深抱住,然後在兩人最為靠近,卻也不見對方面容之際,緩緩道出壞消息。 如此之類的文化一瞥,雖不能作為普遍性之文化觀察,但筆者深感有趣。

革命未竟

女校長滿臉橫肉,對於優秀演出卻犯了 「道德上錯誤」的馬奴艾拉,採取「孤立政策」,凡是與之交談者論處,如此去人性化以國族集體凌駕個人意志的寓言展現,實在殘忍。違背此禁令的女教師,身先 士卒對抗校長,以愛的教育與之論戰。最為筆者深刻一幕,女教師與馬奴艾拉在房中對談,曉以大義,冷血教訓之後命馬奴艾拉走出房門,悲悽卻難以站立的馬奴艾 拉卻是一心尋死,掩門須臾,女教師反悔大聲叫喊「馬奴艾拉」推開房門,映入門簾的卻是滿臉橫肉前來理論的女校長。其一、這驚聲一呼是本片馮班堡老師的至大 情緒流露,也是對於窒息制度的人性化復甦。其二、面對兩人情感張力,也帶出了女教師的情感答案,在與女校長的對立面更為清晰。曾放話:「有我在你別想革 命」的統治者校長,在目睹馬奴艾拉一心尋死,但眾同學們卻戮力阻止的現場,面對人民、群眾,面對老師、學生,突然深知去人性化的治理最終會導致災難性的結 果,落寞告終的女校長背影,步履蹣跚,似乎不願承認也許革命沒有成功,但是在我們身上的愛情會繼續存在,對於這樣的覺悟,在這樣的地位、這樣的權力,想 當然會有那個年紀的不堪。

 

延伸閱讀:

催眠三部曲之《歐洲特快車》 ( Europa )

 

制度的自體過敏-史丹利庫柏力克的《奇愛博士》

 

2007年金馬影展:「花樣足球少女 Offside」

 

殘酷寫實男男戀《愛,不悔》

 

政治工作者必看《自由大道》

 

2009台北電影節:戰後省思我掙扎《兇手就在你身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素樸勛 的頭像
    素樸勛

    流浪漢電影協會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