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素樸勛,邀稿,合作,品牌顧問: geotian@gmail.com 策展、寫字、養貓、看電影、替樹發聲。為《地中海逃生手冊》的出版協力/策展監製,以及《台北挑剔指南》的精釀啤酒/台灣電影 篇。 在「想想論壇」以及網路的各個角落出現著。 關鍵字:#夜行林森北 #精釀啤酒 #短評 #純情詩社

Professional2.jpg

Léon, 1994》終極追殺令 這個殺手有點冷 Leon: The Professional

文/素樸勛
殺手的故事不用多,納塔莉波曼的經典作品,早熟卻又不熟的愛情,牛奶與血漬、殺手與女孩種種反差張力,建立在復仇的家庭悲劇之上,與殺手性格的保守與踽踽結局,正是全然由於愛情而亂了陣腳的最佳寫照。

殺手性格
身為一個不擁有跑車洋房的非典型殺手,執著於牛奶以及盆栽,還有一段經由瑪蒂達初體驗要求而逼將出來的,在義大利逝去戀情的深刻告白。這樣的對生存、生活的自我要求,全然不能稱的上是生活。作為一個殺手所必須付出的,除了睡眠和身體的創傷之外,心靈層面的代價,更是如影隨形。

說到殺手的刻板形像:

有自負的帥氣殺手,有名車、別墅,酷愛戶外運動挑戰自我,重視自我形象,《Faster, 2010》中的反派殺手便是如此。
不拘小節的粗條殺手,衝動又豁然大度,身手與性愛同樣不羈,正是《Crank, 2006》傑森史塔森所詮釋的角色。
職業到了沒有情緒的《Collateral , 2004》,阿湯哥在其中欺壓老實人傑米福克斯 (Jamie Foxx )的冷血,使得其勇於反叛於現狀的內心勇氣,漸漸被萌發。
新娘的復仇,悲劇性的設定出場,給復仇鋪成了開場白,隨在斬殺過程中毫無描及人性,但在動作與畫面上的淋漓盡至的《Kill Bill, 2003》。
以上大概的殺手性格,同時也決定性的成就了一部電影的調性,作為動作大過於劇情的設定,是不會對於殺手的內心世界做過多詮釋,而沒有內心世界的詮釋,電影也就會遠離藝術成分而偏向商業,當然作為一個商業與藝術兼具的作品是觀影人最為期待的。在極具速度感的《Crank》中,對於女友的眷戀與小心翼翼,雖然女友 的粗線條設定真的傻妞可以,但輕微的描寫內心部分是彼部以心臟為主角的電影成功的元素運用。《Léon》而LEON的不被這個城市所注意,低調壓抑的樸實謹慎生活,使得其性格完美的被瑪蒂達互補。在最後一顆真情對白的離別鏡頭,LEON坦承並感謝這段時間他體會了那些從未曾體驗過的「生活」。

口香糖戀愛

紐約的文化混雜,表現在社會階層、職業的多樣性面貌之上,勉強將這個城市當作故鄉稱之的過客,習慣了異國的懈逅。全家被滅的恐怖目擊,長大讓復仇成為一個與健康小孩格格不入的必須課題。在描寫悲歌一般的青春,小鬼過於早熟,連那青黃不接的女人魅力賣弄,都那麼不直接的藉由一套洋裝來證成。小女孩瑪蒂達的愛情過程建立在不斷的模仿,模仿LEON的衣著,模仿LEON的孤單生活方式,並仿效自然流暢的武器knowhow,因為還記得復仇。女孩的持槍射擊可以很戲謔、很勇敢,但是面對恐怖之際,卻踏踏實實的還原成為一個那個年紀的女孩該有的樣子,是如此這般的描寫勉強的早熟,是因為勇氣,或稱之為對生命的輕視而來。

早熟的戀愛,表現在口香糖把戲(gum trick)上與油壓剪的配合上,一個個把戲連帶戒指把戲(與悲劇性結局呼應),這樣的過程像是一段雙人舞,越跳後來,倆人簡直情侶裝出場,簡直鴛鴦一對。而舞步告終的「我需要一點時間思考」的獨立作業要求,一方面顯現LEON嘴理不說但卻體貼的動作實踐,也為了傻妞兒不顧一切的隻身復仇的魚眼鏡頭按押了伏筆。 「因為妳,改變了我生活很多」的初聽解讀,可以作為雙人舞曲的告終,但是究其電影中的性格,其實這是呼應最終的告白「..讓我有了牽掛,懂得如何生活」的 意思,我們知道LEON嘴拙,並且為了要證成他人願望,瑪蒂達的復仇決心,最後獻給殺父仇人的STAN的指環,是其拙劣的愛
表達。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巴黎奇緣
(L'Amour c'est mieux à deux, 2010)
文/素樸勛

這是一部在法國橫掃票房的愛情喜劇,除了有當紅的法國美麗女主播薇吉妮愛菲亞( Virginie Efira )作為女主角,電視人馬努派耶(Manu Payet),這部由電視跨到電影的成功商業之作,到底是怎麼樣說故事的。

天花板鏡子
戀愛原因多,緣分的相遇是其中浪漫的一條。而《巴黎奇緣》在描寫了各人的戀愛癖好以及性偏好之外,開始了被好友完美設計的緣分邂逅,美好的戀情開始了一 半,甜蜜到不行的時候卻嘎然而止了,原因是敗給了男人對於浪漫要求的童話執著。這樣的執著一方面表達了男人的天真、一方面過度追求童話直至 過份的程度。

法國式的浪漫,在《巴黎奇緣》中展現的面向不只是戀愛,健身的日常以及到了公園趴趴走、聊聊天,走走狗,確實是一個法國式,而這樣的都市愛戀,並沒有刻意以跑車洋房極盡奢華來作嫁。而表現在戀愛中的都市男女,則是另一種對於愛情模樣的追尋,這是一條無能終止的道路,真愛的過程有了經濟基礎之後, 最需要的還是回歸愚蠢的情侶裝。

房間內的天花板鏡子,是文森律師對於身體癖好的一個放不下的執著,這樣的執著是可愛的甚至戲謔的。而明白其自家住宅的輕浮隨性所傳達給女子的種種象 徵性訊息,在決定了要對女孩的心有所用心之後,向穩重的建築師友人米歇(克羅維斯柯尼亞克Clovis Cornillac 飾)商借,商借所謂成熟穩重男子應該有的建築空間。

肉食男女
都市男女的愛情觀念,隨著社經地位的漸層,與學生戀愛有著截然不同的方式與態度,文森律師對於女人身體的迷戀,表現在他對於女人的態度上,身體的物理特 徵,膚色、髮色、屁股,都是其紮紮實實在意的東西。而唯有到他失去了真心,過度的用身體談戀愛,失去了心理在乎的那一塊,這樣的反思命題才跳了出來。 而另一個極端角色的建築師米歇,其對於愛情持保守並非常相信童話,相對於文森的風流,米歇是不敢肉食的男子。

文森在失去摯愛納塔莉之後,併著米歇失去愛人之後,這兄弟倆在這之後所嘗試的女性,在這樣一個浪漫童話中被臉譜化處理,臉譜化的女性的瘋狂與失控,肉食女 或崩潰女皆具有喜劇氣質,然後都是為了要證成女主角的美妙獨特存在。

緣分
現實生活中比利時出生的女主角薇吉妮愛菲亞,在最後一幕的歐洲之星即將要離開法國之際,那老派的車站中火車將開的戲碼,兄弟倆暫時瘋狂,奪下放送,連 比利時語都出馬的愛的告白,一點都不時尚的步數卻足以讓人落淚

愛情的緣分與否,雖然《巴黎奇緣》中米歇原本所認識的許多年長者的緣分故事也被解構。在刻意的分開之後,那真正是緣分的巧遇,也讓影中人認識了愛情的真正 模樣,是不求甚解的幸福,而對於緣分的童話期待,在每一個都市中,伴隨著永遠說不完的愛情故事,將永遠不會缺席。


--
素樸勛的白木電集
http://geotian.pixnet.net/blog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Black Swan

(Black Swan, 2010)

文/素樸勛

完美壓抑
在出演妮娜(Nina Sayers)此角色之前,娜塔麗波曼(Natalie Portman) 就接受了為期九個月的舞蹈訓練,但在挑剔的舞評的眼皮底下,其對於芭蕾的舞蹈水準仍還更加要求,而筆者認為,其對於舞蹈的表現並非生硬到了一個境界,對於多數如我芭蕾門外觀影人來說簡言之便是演員與舞者之間的選擇,是要選擇會跳舞的演員,還是會演戲的舞者。而回到劇中納塔利波曼的戲劇張力 ,就可以理解電影的選擇是為正確。其戲劇張力在那深深的壓抑卻又企求精準的性格, 與要求表演到位的過度執著。導演Darren Aronofsky 曾表示:「就在我剛開始思考《黑天鵝》的構想後不久,我與娜塔莉約在時代廣場喝咖啡,」他回憶道,「她成為女演員前,曾有許多芭蕾訓練,這些年來也為保持身材而持續。她當下立刻對我說,她一直很想飾演一名舞者。」

黑天鵝,在黑天鵝與白天鵝之間的轉換,除了如同與魔鬼交易般的讓度出了身體最為純真的部分,而換取具有誘惑性氣質來進入角色這一回事兒,在舞台上,其銳利眼神與有力的肢體,與楚楚可憐的白天鵝的巨大反差,都教人驚艷。而完美壓抑之後的精神性幻覺分裂與特效書寫,更將本片的壓抑與黑暗,帶到驚悚而且喘不過氣的境界。

標準身體
我想很多人都在關注娜塔麗的身體,在《飯飯之交》中略有展露的她,於《黑天鵝》裡的「女性自覺」 片段,雖然該片段的展露嘎然而止,但配合舞蹈間背部、胸部、肢體線條的展現,得以理解導演戴倫所說的身材保持。確實作為一個舞者,尤其芭蕾舞者,胸部不能豐滿,體態必須標準。這樣的完美要求正是芭蕾舞既年輕又乾淨的身體要求,當然也在片中的「老者淘汰」的劇情線可以證成此點。

說在影片之外,這樣的宮廷式的精準,近乎封建。 也造成了一股歐洲反身體封建的浪潮,所以年紀不小,鬍渣和不纖細的身體表現,也正在形成一股相對於宮廷的庶民存在,舉例來說,筆者推薦舞團精選「DV8 Physical Theatre」。

母親期待
迷人的藝術總監 Thomas Leroy 的出場彷彿是權力的出巡,眾舞者無一不企圖其眼光的青睞,甚至不擇手段。而妮娜對舞蹈的觀感是純粹的、在母親細心照料下的。過於執著的母親強加在妮娜身上 的不只是年輕未完之志的愿懟,更是沒有一絲呼吸空間,以愛為名的壓迫。甚至沒有告知他關於舞蹈之外的社會事,對於藝術總監的評論,媽媽也只說「He got reputation」 的隱晦關心,彷彿暗示媽媽也是這樣走來。妮娜對於藝術總監所提出的特別要求,不解風情的卻又誤打誤撞的讓自己獲得眼光,使精準又壓抑的完美演出,招致更多同儕之間的銳利關心,也增加了劇情的張力。

風流倜儻
而縱橫於新舊女舞者的 Leroy ,是此舞團的權利性符號,其地位,在舞鞋經典《紅菱艷》(The Red Shoes, 1948)中的 Boris Lermontov 一般,其可被稱為劇團團長,或是更為老派的辭彙,班主任。無論作何稱呼之,其角色的風流倜儻,絕對不比其才華遜色,那成熟而且世故到不行的交際手腕 而展現的老練社會經驗與地位,總是讓女孩們為之痴狂。而無論在哪一部電影中,這樣的角色總是逃不出其上流而風流且的設定,對於其在社會約定成俗形象的評價,《黑天鵝》用薇諾娜芮徳(Winona Ryder)所飾的女舞者 Beth Macintyre 的最終下場,做了作者對其具有價值性批判的寓言。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27hours_0.jpg

(127 hours, 2010)

文/素樸勛
這是一部真人真事所改編的電影,為何片末的獨臂男子的容貌有所不同,那正是本尊使然。

大峽谷
大峽谷的凶險,藉由一個無所畏懼的渺小人類帶出其各式各樣的姿態,帶出了壯麗的風景,彷彿一切關於城市的喧囂都被定期遁逃到藍約翰(blue john)裡。主人翁Rolston 的開場白,直接用鏡頭就道出了遁逃於城市的那種孤寂快感,這樣的快感兼具速度而且時尚,因為同時擔任攝影的 Danny Boyle (同時也是本片導演),將音樂以及具有高度的景觀鏡頭節奏性準確揉合,從街道到野外、從吉普車到腳踏車的蒙太奇節奏明快,舖出了第二個主角:大峽谷。

分割畫面
大量採用的分割畫面,無非是要讓觀影人得以掌握更多現場的情況,記得在《胡士托風波》(李安導演) 中的分割畫面,讓人目不暇給來不及,而在《127小時》當中,彼此具有漸層關聯的分割畫面,彼此相互關連又相互衍生,與具有些許戲謔的誇張鏡頭,展現了調皮卻又技術的絕高手法。

搖滾走馬燈
「我有點搞不懂他」.、「勸你別再聽搖滾樂,否則...」這是另外兩個旅人Kristi和Megan對於Rolston  所下的注解,也解釋了他對於自然的愛好勝過於對於流行品味的堅持,也說明了為何他漫不在意是否在離去之前,是否有告知任何一個人他去了何處。文明的電子產品的串場,道出對於電池仰賴的光景,對於文明的最後一點的堅持。跳出機器之外的電子靈魂,真實的靈魂因為身體的禁錮而出現變化,開始出現人生的走馬燈。所也關於幻覺的書寫無論是野牛野馬萬塵奔騰,抑或是轟雷乍響的洪流猛作,這些如夢似幻的幻覺之中,也包含了對於自我心靈的審視,甚至超脫了靈魂以及時空而預見了未來,這麼玄奇的總結叫做瀕死經驗,但卻沒有刻意書寫到了奇幻的地步。

真實故事改編的勵志二字也許不足以描寫此片,內外兼具的;內是發自乎內心的能量,外是人面對自然的極度渺小和不願意到此為止的拼博,大峽谷的美麗與凶險,即使經驗這刻骨銘心的127 小時之後也不曾阻攔Rolston 的冒險道路,這是更為可貴的。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true_grit_poster_01.jpg

(True Grit, 2010)

文/素樸勛

復仇記
還記得柯恩兄弟在《險路勿近》看似無頭緒般的追擊,卻擁有著緊追不捨的隱晦線索,在著重於器械描述以證成人性殘酷的故事中,冤冤相報的你來我往是唯一不曾改變的主軸。而提及復仇戲碼,由昆丁導演的《追殺比爾》系列堪稱經典,殺戮兼具娛樂性。《馬奎斯的三場葬禮》的美墨復仇稱黑色,這美墨邊境的現代仇恨,卻以古法私刑討回的、由湯米李瓊斯的自編導演的作品,在接下來提及的《真實的勇氣》中,同樣是西部牛仔的故事,同樣是令人期待的導演,不一樣的是復仇的方式和高度,在《真實的勇氣》中展現的是美國南北戰爭之後,法制尚未健全的鄉村恩怨,卻由一個過於早熟的固執女孩,勇敢承擔也行路險的為父報仇。女孩兒在劇中與男性氣質的衝撞,在女人沒有投票權的那個年代,確實是夠嗆的。

德州佬
德州騎警(Texas Ranger)是多麼帥氣的一個詞彙,除了具有德州牛仔的氣魄之外,也具有濃厚的男性氣質。不用言說,只消是牛仔皮靴腳後跟的馬刺,閃閃作響的 spiked wheels,就足以讓人目不轉睛。而在法制尚未健全的年代,執法人員就等同於正義,而更實際的是,正義卻也是要價碼的。

而來自德州的自負氣息和獨特的鬚鬍,與固執的少女甚至是德州其他地方的人而來說,都是高傲的難以相處的,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自我感度良好。雖然如此,而沒有將此德州佬的劇情發展臉譜化,而是有審有度的將其性格的黑白均一表達,其與 Jeff Bridges 對戲之際,根本看不出來是麥特戴蒙。

後座力
Jeff Bridges 所飾的公雞考伯恩(Rooster Cogburn),在女主角Mattie 的篩選之下,成為了她所雇用的賞金獵人,正所謂復仇有一定的價碼,這個價碼中除了捲菸紙的感謝還包含了義氣還有一點對正義的堅持。而之所以選擇公雞考伯恩,也是出自於其對追緝犯人的膽識以及殘酷手段,正所謂咬著疆繩、手拿雙槍。

這個固執小女孩的堅持,藉由其父親的遺物,被裝在麵粉袋裡隨身攜帶的左輪手槍,那每次擊發之後難矣掌握的後座力,與小小女孩身軀不成正比。其與Jeff Bridges 所飾的公雞考伯恩的對戲往來,可以想見在1969年的版本 True Grit 中 (譯做《大地驚雷》), 由約翰韋恩所飾演的公雞考伯恩的那種穩重以及霸氣。老幼友誼的存在,以及溫情與復仇的體會,譜出人稱具有溫情的柯恩兄弟之作。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窘窘.jpg

(神奇俠侶, 2011)


賀歲的招牌打將出來,古天樂、吳君如就足以稱起一部電影,谷導顛覆英雄的企圖強烈,顛覆有節奏劇情,而種種具有仿諷色彩的安排,具山寨精神之外,與驚奇四超人(The Incredibles, 2004)的KUSO,描寫偽平凡常人生活的點滴之外,最為相似之處就是片末的那只娃兒可能成為與四超人小杰差比擬的下一集期待。

閨房樂趣
閨房樂趣的小我與行俠仗義的大我作為對比,是其搞笑的中心思想,一切的梗皆由此鋪出,而作為作為神仙眷侶的身體上的缺陷,除了是對於超能的一種反諷,也是對於英雄的形象,嘗試作一個極其人性化而且去英雄的描寫。閨房樂趣的成分比較超能的鋪梗更為周全,是矣還真的看起來是像一對老夫老妻糟糠伴侶,也符合了眾人的期待。

行俠仗義
行俠仗義是神奇俠侶的職業,作為打擊四大害蟲,英雄的打鬥場面無功夫,唯一功夫就是以害蟲的姿態所使出來的那幾招,顛覆武功的帥氣。而類似漫畫般的替她們打出職稱,會讓人誤以為其是個在劇中的重要角色。作為超能力其實與蠻力相去不遠,這就是東西方對於英雄的不同詮釋,而作為仿效,若以炯炯眼作為特色出發,給其功夫般的浪漫東方色彩,則可在鋪陳復出江湖的的蓋世武功決鬥中,一展真才實料的拳腳功夫。雖然比起《功夫》的在電影中所呈現的真實功夫底子更為少,反而更大的成分是作為特效過場的仿校好萊屋幽默式的演出。

兩強節奏新演員
描寫夫妻之間的情趣與樂趣,其兩人對於性愛有一種既保守又狂放的不和諧感。對於感情的描寫和相處,成為了本片的大部分風景。而如同老年生活的詼諧,其實見到吳君如的演技自然,但是在這樣的功力之外,敘事成為附庸,電影成為了其即興演出的場合。
從《九降風》發跡的台灣演員王柏傑,在這樣一部賀歲片中,得以進入了中國內地電影市場,雖然扮相像極了吸血鬼,比起色彩繽紛的各大門派歸屬,以紅綠顏色簡單辨識各派區別,此時拳腳功夫都不是本賀歲片著重,那詼諧的鋪梗以及夫妻毫不扭捏的閨房笑料,以及那突如其來的可佈魔王,在將其消滅之後,香香俠與炯炯俠的調皮儘管,頓時入戲的感動仍有能耐在戲謔後使人落淚,兩強演員的戲劇功夫,比之超能更有味。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ar_me_02.png 

(Hear Me, 2009)


文/素樸勛
演員要用另一個不同的語言表達情緒,無異是一種挑戰。而這樣的語言並非法語英語而是手語表達,比起對任何一種口說語言的崇拜以及學習都來得不簡單。

通 過對於表達方式的重構,帶出聾人的生活,以及身為聽人的對立,身為聽人的傲慢也毫不誇張的表達而出。那央央也基於自身與聽障交手的經驗,卻不願更加陷入生 活的苦痛和無以附加的輪迴之中,理解照顧姐姐之苦,也不願意帶給一個聽人,另一個可能有未來的聽人,一個責任,是脫出浪漫城市的務實。

性格
片頭那家屬伸出手告知跳水預備的觸感,以及對姐姐的加油支持的手忙腳亂,就令筆者的情緒大珠小珠落玉盤。
央央對於姐姐的成全幾乎是近乎奉獻的,這樣建立在宗教信仰的輔佐之下,幾乎失去了個人,而穿插於其中的對於水鳥以及繪畫的小文青賣弄,與城市的妖媚一般的格格不入,也因此刻劃了城市在本片展現的應有的姿態。

央 央與姐姐之間的相互扶持,也並非總是浪漫無暇,在建立於「為你著想」的相互傷害的言語攻擊,這樣以陰暗方式作為表達親情的做法,在陽光的溫暖浪漫劇情中, 注入了一點現實。演技於此的張立與爆發,將心理的對話與擔憂都挖將出來,央央所表現的亦是更加包容,那滾滾流的眼淚,在言語的尖銳對立之後,感情只是更加 堅固而已,而流出的眼淚也是為了與天闊的可能而流,解除了央央其性格中對於感情的擔憂以及疑慮。

戀情
《聽 說》中戀情的美麗就是極其單純,而且毫不設防。唯一跨越朋友的界線的那個瞬間,卻又為了對方家人觀感,以及可能面對的將來的層層關卡而退卻,而替對方著 想。所以美好的結局是建立在傻勁,以及一點點義無反顧且可愛又略帶保留的愛情告白之上。跨越了朋友,也跨越了「溝通」的障礙,雖然發現障礙本身是的被誤會 的偽命題,但是卻將錯就錯的讓天闊媽媽可愛的道出「那你們之前談戀愛都在談什麼?」。

城市
隨 著花博等政府作為,本片挾著行政力量順利的完成拍攝,這是以制度內的方式以電影行銷一個城市,城市的面貌在鏡頭裡變得可愛,聽奧的過場成為一個簡單的美麗 目標。以行動裝置藝術作為生財之道的央央,藉由著不被拘束的生活方式匆忙著將自己的生活填滿,生活中對於工作的態度既從容又自然,其實是與其工作之所在 (信義)的華麗背景格格不入的。過程中而純真的小倆口和城市熟悉的剪影,雖然非身為台北城市的忠實觀眾也能感受到美感,總的說來,這電影版本裡的台北城市 表情不會太奢華,既溫和又順口。所以「你不覺得看小明游泳比電影還好看嗎」,以及在夜市掏出零錢而被側目的反應,成為央央對於城市觀感的最佳註腳。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jpg

 

3 Idiots , 2009 (Hindi: थ्री इडीयट्स)《作死不離3兄弟》(港)

 
文/素樸勛
《三個傻瓜》是非常成熟的印度式的商業片,其所談及的教育制度,其實是諸多發展中國家共同面對的學習問題,筆者有體悟但非專業,所以用商業片角度切入,是不同視角觀點。要避開眾多評論以教育的高旗來揉入自己的評論,因為把影評寫成另一個教案,無非是對批判教育的此片的莫大諷刺。

gha.jpg

 

《未知死亡》 (Ghajini, 2008)


前作《未知死亡》與票房
《三個傻瓜》最大的成就是在2009年打破了印度史上最賣座電影票房,創造了全新的紀錄,上映第一周,就獲得七億九千萬盧比( Indian Rupee ) 的佳績,約莫是五億三百多萬的台幣票房。這樣的特殊性還不夠,因為其所打破的前一個紀錄保持者正是同一個男主角,也就是阿米爾可汗 (Aamir Khan) 所主演的《未知死亡》(Ghajini,2008),在其中所展現的復仇形象,與《三個傻瓜》中的藍丘大異其趣,也證明了其戲路的多變與表演魅力。另外比較為人所知的同為探討教育的《心中的小星星》(Taare Zameen Par,2008),為阿米爾可汗親自執導並演出。

xin.jpg

 

《心中的小星星》(Taare Zameen Par,2008)


Airtel公司的成功置入
置入這件事情,一直是備受爭議,但若將商業性與人文氣息兼顧,無失為一個至好作品的必要條件。筆者檢視亞洲的例子,特點出《手機》《天下無賊》《非誠勿擾》的導演馮小剛,其重視電影的賺錢能力,也尊重觀眾的集體智慧,卻對媒體和影評人的菁英主義採取敵視態度。其在電影置入商業訊息的豁然大度,直接挑戰了諸多電影導演的藝術潔癖。

 kareena-meets-airtel-winners22.jpg

 

《三個傻瓜》女主角Kareena Kapoor參與Airtel的活動


回到《三個傻瓜》中,各位觀影人可否記得的病床上的那隻無線網卡,是來自於印度的一家電信公司 Airtel 。Airtel l當然不僅僅和 Kareena 合作,更提供了行動電話可以下載三個傻瓜電影原聲帶鈴聲的相關服務。 筆者認為,與商業性成功的結合,無非是一個國家的電影工業可以強大的原因。

不能免俗的Kareena:

 

K1.jpg

K6.jpg

K4.jpg

 

K2.jpg

K3.jpg

 

 




最後附上被打破的前前任的票房冠軍 《如果愛在寶萊塢》(Om Shanti Om)的電影歌舞

 






文章標籤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愛情對白》假裝多好

(Copie conforme, 2010)


文/素樸勛

開放結局
也許他們未曾相遇,也許他們原本認識一陣子,也許他們可能真的是情人。而這個源自於導演阿巴斯‧奇亞洛斯塔米 ( Abbas Kiarostami )  本身動機的未知企圖,正如片名 ( Copie conforme,原版複製品之意) 所道出的哲理,一切都是原版的複製品。真切的愛情模樣應該為何,其實是不必在意的開放結局 (open ending)。所以這樣的情調很魔幻,甚至稱不上是愛情,是個人因素的感情發洩,原因他們倆該有點熟稔,所以才可以這樣忍受彼此。

電影的張力以對白呈現,與其說是對白不如是辯論,出自於個人因素濃烈的情感表達,是單方面的愛戀也是宣洩。彷彿由眼淚以及詰問,由茱麗葉畢諾許所飾的法國女子,用她濃烈的表達,領導英國作家 James Mille 進入她的情緒,從咖啡店開始「入戲」,並且,也施回其反作用力。

智者形象
在《巴黎小情人》中,點破風流帥男心境的是智者吧台,只消幾個眼神,就洞悉了男人的企圖;在《愛情對白》中只消端一杯咖啡、一通電話、一抹鬍渣,就了解女人的心情,並提給法國女子觀影者永不能得知的忠告。

片頭作為兒子的的尖銳提醒,甚至詰問,都將法國女子描述的像個花癡。其觀察入微,並姿意妄為的在兩個大人的旅途中,即使缺席,還是能成為鬥爭的辯論開端,James Miller 說小孩是哲學家,確實在電影裡扮演的,在那一片厚重劉海後面打電動,他是單純的智者。

他們的語言
愛情的天平高度,若以畸形論,以背對著的姿態為勝利傾斜。單方面的愛戀,以語言為隔閡的夫妻誤會(即便他們不是真正夫妻),那種以「我不改變」為優先的自我中心堅持,即便是至小的刮鬍子情事,到後來,甚至他們的爭執也是用義大利文,這樣氣頭上兩方面其實都妥協的爭吵甜蜜,其實都沒人發現。這是種諷刺的妥協,一個不懂法文的英國作家,一個原本迎合而說英文的法國女子。

假裝多好
入戲之後,假裝的情人用來宣洩,無論過去15年的情緒,應不應該給 James Miller承受,都不是問題。因為他的著作討論美學的原創與複本,心理卻羨煞直觀這些美的、未經繁複辯證以及複雜思緒的侵擾,亦及平凡人。以法國女子的姐姐作為話題,那個只愛她所認為所愛的,並強調那本真的原作,其實就在認定者的心中。這樣的認定,將美學定義披澤於道路上的一草一木,無非是對法國女子來說是種漂虛的浪漫,因為她經歷了現實的婚姻,孩子的爹的缺席,並在陰暗的地窖裡等待邂逅、甚至是藝術品的觸摸,卻被澆了一頭冷水,於此為開頭,其實正在暗示兩者情緒天平的高低傾斜。

而假裝的愛情告白,變成了辯論,情緒化、孩子氣、沒禮貌。作為一個15年婚姻的註解,一個假裝的肩膀、高跟鞋走累的鞋跟,也許只是複製15年前的愛情味覺。咖啡店裡兩個窗戶的故事,描述寫作動機的暗示敘述,在最末的場景中被重新提醒。只是導演處理James Miller 與法國女子一樣的在畫面正中央思忖著自己的面模,充滿了整個畫面,卻等不到觀影人的期待,期待他妥協的刮去那一整個下巴的鬍渣。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黎小情人(La belle personne)

(La belle personne,  2008)

文/素樸勛


小說《克萊芙王妃》

原本是電影雜誌編輯的克里斯多夫.歐諾黑,其電影具有濃厚的文學氣息。本片改編自拉法葉夫人1678年完成的小說《克萊芙王妃》,為世界文學中孤獨的經典,原作中主人翁沙特爾小姐許配與德高望重的王子,但澎派的愛情卻周旋在王子與公爵之間,經由坦承與公爵暗通款曲,王子最後悲憤自殺而死,沙特爾小姐面對著眾人的指指點點,於是在世界文學中成為
著名的為了避嫌而遠離人群的孤獨角色。

背德的年紀
歐諾黑導演的上一部《巴黎小情歌》中,經由那缺席如鬼魅的逝去女友,影像著重於男子的哀傷,是逝去摯愛的那種,其延伸的性別自覺,在俊美演員路易.卡瑞的詮釋下,毫不意外。只是在面對年輕小同志追求時的拒絕以及別過頭去的壓抑,這個分支對於「壓抑」的描寫,在《巴黎小情人》達到更深境界。《巴黎小情人》描寫的女孩蠢動卻壓抑的孤獨,那種
必須卻又難以遏止的熱情。舞台時代不再是原著小說的宮廷而是高中校園,那背德的年紀,是具有早熟愛情高中生,與既有社會熟成男女的背德,那受到繁複人際關係以及教條下的秘密邂逅不同,至少是顛覆了那個以及這個年紀該有的故事。年輕女孩壓抑的孤獨,來自於監視底下、道德約束的制約,毫不遜色於封建宮廷,以及大人的世界的壓力。

孤單是崇高的愛戀中,必須付出的代價
校園是個再也浪漫不過的地方了,但是要與男老師談戀愛似乎是另一回事。在片首最初的鋪陳 路易.卡瑞所飾「倪慕」老師的出場,以及那刺激的下體抓捏,就道出了此大人之間「熟成世界」的道德觀念表現,於此,對比轉學生茉莉強烈的道德觀感,有意捍衛但身體卻不聽使喚,那種只能聽其聲音,卻要壓抑見其人的深刻掙扎,居然是源自於不願意再漂泊了的自我保護機制。最後我們不知道茉莉的過去,也不知道她去了哪裡,卻給了風流瀟灑的俊美男碰了一個心碎的釘子,也讓他斬斷了所有女學生以及女老師,在街道上,僅得乎一口失落的煙。也許早熟的轉學生漂泊女孩,這次反而給多情的老師上了一課,只是她的孤獨,都不為因為那為愛她而死的人,或是她愛死的人,在身體上以及心靈上而有所解脫。孤單是崇高的愛戀中,必須付出的代價。

 

2013金馬影展 核廢料中野炮所以存在《愛慾來襲時》 

2013金馬影展 美學奢華盡是劇情過場《寂寞拍賣師》 

2009金馬影展:《魔幻女兒國》村姑名模獵男人 

2009台北電影節:鐵血統治下的女女主角《穿制服的女孩》 

《漂流古巴》導演Lucy Mulloy訪談 中譯 

文章標籤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茱麗葉.jpg 

(JULIET, 2010)

文/素樸勛

無論經典莎翁的1595年《羅密歐與朱麗葉》其戀人階級殊異的設定,並逆著封建制度追求愛情與自由,《茱麗葉》追求的愛情與自由,不一定是愛情悲劇。

 

第一段由侯季然執導的〈該死的茱麗葉〉

「警察大人我要檢舉,有一份報紙叫做日光大道....」
這是一個躲在頭髮後面女子的故事,時代建立在台灣熱血青年對於共產思想的學術嚮往,卻被囿於戒嚴(雖然被戒嚴的不是愛情)。在時代場景的刻畫上,輕巧的運用了許多的留白,免於為了時代的重製而大費周章,而時代的器械無論是紅色的轉盤式電話或活版印刷工具,是奇觀與懷舊,而刻意著重於此器械的細節,可以牽強附庸為無產階級論者對於生產工具的直視,生產工具的擁有者父親,同時掌握了印刷機器以及茱麗葉的婚嫁大權。
但是戒嚴的是思想的自由,但是戀愛的自由並沒有受到限制,所以如果前半部是由於戒嚴環境下的階級故事,最末的爆破便也是原因於相同的政治恐怖,進行強迫性的愛戀勒索。

相愛與否,劇情沒有交待但有暗示,在此女工方面的身體與性格缺陷都使得單行道的愛情與那壓抑在怪異髮片後方的熱情與企圖更加誨暗灰色以及怪奇。髮片後方的鮮紅色笑容,強烈的表達濃烈以及不擇手段的愛情,成功的令人背脊一涼。

 

第二段 〈兩個茱麗葉〉

「我本來在等一個人.....但我決定不等了」
由沈可尚所執導。晉用令人亮眼的新生演員李千娜,給觀影人三段式的漸層感受。在第一顆鏡頭的天台光景,像極了學生電影的青澀演員,為了感情的戲劇磨練而刻意賣弄豐沛的情緒。而在跨上計程車的那一幕,那與運轉手一職相去甚遠的學生氣質,開始令人狐疑。而中段的舞台上風情萬種的自信歌聲與姿態,又是另一段的氣質轉變。此時便發現導演的對比企圖,每一段的情緒安排,此時都有了意義。

現下以及回憶的兩段戲中戲,回憶交織,其實在搭車客說完故事之後就算是一個圓滿的劇情,而為了更臻圓滿,出現於末的精神怪異女子,正是對膽小鬼至大控訴,甚至比之〈該死的茱麗葉〉中的女工更使人發噱,於是乎那戲中戲男子跪倒在她面前的一地窩囊,也是剛好而已。

值得注意的電影歌曲,豬頭皮的『什錦舞步』在電影中所表達的時代氛圍相當到位,並匹敵任何一個馬祖島上風光或是懷舊的場景塑造。那一場戲也區隔出身分與職業的愛情悲劇所必備的那一道鴻溝,原來不僅是布袋戲台到歌舞戲台霓虹燈的距離而已。

第三段 〈還有一個茱麗葉〉

「放狗吃飯」
由康康等演員所飾演的喜劇茱麗葉,類漫畫式的搞笑對白,將死亡與情傷這件事情作為一種幽默調侃,甚至連顛覆性別的茱麗葉角色,也顛覆其性別認同,以及顛覆同志必備的俊美身軀與臉孔。
以劇組本身的環境來講故事,雖是電影人欲說自身故事的最近取材距離,但到位的導演與製片嘴臉,正可以引起諸多電影人的感通。但在愛情部分的描寫,全然以康康一人的演技和張力獨挑大樑,愛情悲劇與喜劇的混合,都繫乎於其劇中所飾「朱立業」一角,其度過人生四十的苦痛,被詮釋為一個笑話,一個多出來的茱麗葉,一個「愛情」喜劇。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經由東亞所學弟的介紹,描述這本行雲流水如劇本的作品,雖無提及其中描述之故事情節,但馬上引起我的興趣。其故事深動的刻劃,閱讀之後才發現與我在平溪生長的經驗有幾分相似,那些讓人動容,卻有幾分殘酷的小時代故事與縮影,讓我相當感通。

開始閱讀前段,故事皆動人,穿插著對生命的感觸,有些與礦坑有關的故事,讓我想起阿嬤曾經在平溪的小徑上與我指著這是一坑的遺跡,以及那些洗煤的故事,也讓我想起身為礦公阿公那熟悉咳嗽的聲音。其中「遺書」、「年糕」使筆者流淚。

開始閱讀後段,才不小心發現,那些吳導不曾忘記的離島記憶,居然與我現在的經驗十分相似。吳導在金門服役期間的故事,對正在馬祖東引服役的筆者來說,無異是有種親切感,以及對於服役思鄉的無論是無奈或哀愁也好,都具有深深的撫慰作用。在此非常推薦站哨的女子給男友捎來這本書。

總而言之的巧合,先吸引我的是吳導如電影劇本的寫作方式,開始才知道那些在瑞芳的故事與我好近,後來更了解吳導外島的故事而我身在其中。這樣的過程好比去一部好電影的試映,而事前全然不知道其梗概,然後卻感動的晰瀝嘩啦,兩段式全然的對號入座,那樣的突如其來,甚至有點難矣招架。於是我給辛蒂姑娘寫了一封信:

這些人 那些事

辛蒂:

那天有跟你說過吳念真的書,隔天我就拜託了返台弟兄幫我帶過來,這幾天在上課的時候偷偷閱讀了幾個章節。他是具有很多小故事的集合,都是他親身故事以及在瑞芳的生活,他提及了他的弟弟自殺的事情,以及對他的衝擊,他的文字很使人動容,有一篇關於阿義的故事實在是讓我愛哭的細胞又加作用,就感動哭了。

他的故鄉是瑞芳,父親是採礦的。而我的阿公也是個礦工,阿媽是童養媳,他的故事和我而時所接觸的世界的天真觀點,有七分相近。我也曾是個鄉下小孩,那些鄉理裡田間的人情味和鄉愿,隨著我的離開,也距離我越來越遠。

這些故事觸動了我的心理的某些部分,確切是什麼我也說不上來,不過想到阿母以及阿嬤,以及身邊朋友都如何如何養兒育女等等。 想到辛蒂跟我說過的一句話,[我已經不是小孩了]這話可以用字面解,尤其是我生日的這個當下,我也更長了一歲,同時毛也長的更加齊全了;同時也代表了心境的轉變,我們已走過那些我們走過的,需要的無論是精神上,或是心理的歸屬.....

(待續)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eath proof 

 (Death proof, 2007) (德國版海報)

文/素樸勛

別名:《死亡證據》modify 2011.06.1

速度、虐殺、大快人心的公路雙黃線

這是一部敘事直白的爽片,具有虐殺、血漿、痛快感受的,被稱之為(cult-film)或被歸類為B級片,但是其製作卻是比B級片更加精良。沒有劇情繁複的敘事邏輯,但就是大快人心的直接滿足。

速度感的飛車擊殺,伴之無限的垃圾話家常碎嘴,肥臀美女扭捏賣弄。時不時還會看到昆丁的身影,由寇特羅素(Kurt Russell) 點綴成怪奇殺手鄉巴佬的企圖,扮演形象顛覆其在一部1997年一部近乎病態的公路恐懼作品《1997悍將奇兵》(Breakdown, 1997),怪奇的是在悍將奇兵中飾演英勇救妻的老公,在一樣的飛車恐懼追逐場景中卻變成恐怖的加害者,甚是具有諷刺意味。

昆丁色彩

 在昆丁的諸多作品中以《追殺比爾》最為人所知,《不死殺陣》中無論配樂或是手機聲響都直接取材至追殺比爾的電影OST,毫不避諱。在女性形象中,那些與烏媽舒曼形象相仿的復仇天使,往往對加害人有著三分恐懼,而這些恐懼,在《不死殺陣》中逐漸鋪陳,讓觀影人心情隨著女主角被虐殺成功而悵然若失。隨即繼續鋪陳恐懼,然後被害者以近乎等同回饋的方式,復仇好不痛快,正是烏瑪舒曼(Uma  Thurman)在追片中比手畫腳一個方格子所言的公平(square)。

女性角色的示弱,往往是男性得以侍強欺弱的好基礎,無論是性方面的承服亦是肉體方面的要脅皆然。所以當女性復仇的那種陽剛就當然會勝出男性本有的氣勢許多許多,如此才有辦法凌駕其上。

而昆丁也是片痴,在片中也在碎碎唸對白中加入了經典飛車追逐電影的排名與偏好,甚至直言具有安潔莉納裘莉(Angelina Jolie)的《驚天動地60秒》(Gone in 60 Seconds, 2000 )拍的沒有1974年 H. B. Halick i的版本好。然除此之外的飛車經典,觀影人亦可在《不死殺陣》的對白中直抄片單。

Troublemaker Studios 

說在影片之外,這個Troublemaker Studios 是一個位於美國德州奧斯汀的製片工作室,其為導演羅勃羅里葛茲 (Robert Rodriguez) 所擁有,筆者最為深刻的是其參與了《英雄不回頭》(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的製作,這個號稱具有6核心處理器的後製、特效的工作團隊,專精的不僅僅是彈孔在人腦上的呈現而已。Troublemaker在《不死殺陣》中的表現亦十足吃重,對吃效果的觀影人算是一種招牌指標。根據WIKI百科其較為人所熟悉的製作摘表如下:

《殺手悲歌》 El Mariachi (February 26, 1993) (distributed by Columbia Pictures)

 

 《英雄不回頭》Desperado (August 25, 1995) (distributed by Columbia Pictures)

 

《惡夜追緝令》From Dusk till Dawn (January 19, 1996) (co-production with A Band Apart; distributed by Dimension Films)

《英雄不回頭》 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 (September 12, 2003) (distributed by Columbia Pictures and Dimension Films)

《不死殺陣》Death Proof (April 6, 2007) (distributed by Dimension Films)

《終極戰士團》 Predators (July 9, 2010) (co-production with Davis Entertainment; distributed by 20th Century Fox)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LOL
(Laughing out loud, 2008)

文/素樸勛
法國崇尚自由,與儒家禮教社會的東亞文化相比,其當代電影親情的處理較為接近友情,無論是相互溝通尊重、相互爭吵咄咄,都有一種奔放的氣質。而東方的親子距離,粗略而論是內斂的、壓抑的、權力傾斜的。以此角度切入的觀影,可說是東方社會觀影者的獵奇,是由於文化基準點不同的座標物使然。同為法語片《聽媽媽的話》當中母對於子的激烈溝通以及欲掌握又看似徒然的教養過程,與本片《巴黎LOL》的青少年成長哀愁敘事主題極為相似。兩部電影中的管教手段中,有趣的相似是皆以寄宿學校作的自由剝奪作為籌碼,對於更重視自由的法國青少年來說,無疑是對既有人際關係的死刑宣判。

而《巴黎LOL》中提及不同的家庭管教,點出了親子權力關係的多元(譬如馬耶的極權老爸),也表現了相對自由的環境下,也有極度權力失衡的親子關係之存在。當然親子關係並非本片唯一子題,LOLA的性慾初開與感情,成人的婚姻與自由皆如是。

直得一提,交織其中的音樂,順著LOLA與劇中人馬耶情緒同步流動、間或有勁帥英搖風,雖被定位喜劇,筆者怪罪其是催淚的最大原因之一,值得注意其OST。

生澀比基尼線愛情

蘇菲瑪索在《巴黎LOL》中飾演的母親,縱使對於性觀念保持開放觀點,但是難矣不去詰問女孩初剃的比基尼線。此為立場角色難以跨越的親情關懷。而對於異性的好奇以及喜愛,在於真實的「第一次接觸」來臨之際的那種焦慮與嚐試心態,母女的情緒演繹由觀點不同而不同。在LOLA觀點下的感情波折是既苦又甜的散不開,從母親觀點中卻是充滿了擔心與窺刺的衝動。

初剃的比基尼線、丁字褲的嘗試、對異性身體的探索,以上梗概皆是生澀的電影符號,而生澀的愛情總是讓人大起大落。

LOLA與馬耶的甜蜜蒙太奇,從月台相互遙望、擁抱過緊而無法好好走路的散步、墨鏡交換的裝扮打鬧,配上前述提及的音樂,比大人的浪漫愛情故事還要浪漫,而如此簡單的愛情片段,溫暖的足以讓人掉淚。

誤會之後。

LOLA與馬耶的冷漠蒙太奇,表面的冷漠的不在意、MSN封鎖,但卻獨處的時候卻濃烈的想念彼此。倆倆的思慕、憑弔對方的片段各自交疊,對方卻都一無所知,此表面冷漠堅強的蒙太奇片段,卻也是基於倆人的愛情,也是在說兩人愛情之濃烈,很職業的能讓觀影者對號入座然後催淚。

誰的次文化?什麼立場?

派對狂歡、週末搖滾、手機簡訊MSN。法國青年的次文化,不就是我們一代的文化?次文化是基於主流文化的分支或是附屬或是對抗,而主流價值的觀點,無論是保守的挑戰少女想穿新潮丁字褲的慾望、自由的使用自己的身體,用MSN談戀愛,在權力不能企及之處抽煙喝酒...這正是我們在做的事情,不過其角色為高中生。 無論其角色為高中生,這正是我們的主流,權威保守人士的次文化。

面對自由的態度,在劇中敘事其實有若隱若現的立場。

舉例,法國成年性探索之作《O先生的極樂旅程》,其全片立場正是自由沒有侷限也沒有理由的性交與追逐。而在《巴黎LOL》中成年男性與女性,對於性開放的詰問,在好似陶晶瑩的觀點辯論後,雖然沒有給出封閉答案,但是對於單一愛情的正向作嫁,從性好奇到穩定性伴侶的支線劇情,隱晦表達其觀念立場,是返璞歸真的溫暖幸福。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3D食人魚

(Piranha, 2010)

文/素樸勛

奶味浪濤盡折腰

與其說導演阿甲哥(Alexandre Aja)是要挑戰道德限度,不如說是向純樸的人性致 敬。因為除去維多利亞湖一萬五千名的辣妹寶貝,片中最為賣弄其金光閃閃的資本符號的角色,都紛紛慘死,而且死亡順序按照人性剩餘遞減排序,有極大正相關。

兩萬名的青少年流入純樸小鎮,帶來的衝擊不僅是 比擬《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狂歡帶來的麻煩以及敗壞風氣。道德層面,極盡賣弄的是泳裝美乳、惹火比基尼,成堆的啤酒以及濕身寶貝。


而賣奶、狂歡氣氛在本片成為主流,這些作為主流 的盲目正是愚蠢的大眾,亦即在先知者發現異狀之際,不畏官方警告反而歡樂跳入水中直喊:「DJ!音樂催落去」而一個個趴噠趴噠落入水中,以食人魚視角的主 觀鏡頭此時對著美臀、長腿、嫩奶,游將過去,不出若干,帥哥美女眾都由狂歡轉哀號,人性的貪婪以及大愛亦在此時展現救援或自私逃竄,僅管哀鴻遍野滿江紅, 嫩妹肉體都折腰。

直來nom nom無虐殺

食人魚沒有虐殺,而是直接啃食。與阿甲哥前作《魔山》(The Hills Have Eyes , 2006)的離開文明世界的變態性格殺人魔不同,食人魚是以「古生物設定」的動物,是禽獸、畜生,對於「虐殺」,當然不比國片《絕命派對》的「虐而殺之謂之快」,更來得人性變態。食人魚就是直接咬食、啃肉,沒有戲弄、心理戰術,就如同外國影評人Annalee Newitz 對於原版食人魚電影,1978年版本的食人魚攻擊描述:「There are lots of scenes of shadowy fish going "nom nom nom" on people's hands, toes, crotches, and faces.」其中食人魚「喃喃喃」咬著人們手部、腳趾、胯下、臉部的昏暗鏡頭的重點即是咬食聲音「喃喃喃」的直率。

於是在《3D食人魚》(Piranha, 2010) 的預告片中的最後一顆鏡頭,食人魚眾對女主角「威脅性的水中威嚇」片段,在原片中並沒有見到,電影的預告與正片本來就多有落差,正是不想拐彎抹角的殺人企圖。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