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ranha, 2010)
文/素樸勛
奶味浪濤盡折腰
與其說導演阿甲哥(Alexandre Aja)是要挑戰道德限度,不如說是向純樸的人性致 敬。因為除去維多利亞湖一萬五千名的辣妹寶貝,片中最為賣弄其金光閃閃的資本符號的角色,都紛紛慘死,而且死亡順序按照人性剩餘遞減排序,有極大正相關。
兩萬名的青少年流入純樸小鎮,帶來的衝擊不僅是 比擬《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狂歡帶來的麻煩以及敗壞風氣。道德層面,極盡賣弄的是泳裝美乳、惹火比基尼,成堆的啤酒以及濕身寶貝。
而賣奶、狂歡氣氛在本片成為主流,這些作為主流
的盲目正是愚蠢的大眾,亦即在先知者發現異狀之際,不畏官方警告反而歡樂跳入水中直喊:「DJ!音樂催落去」而一個個趴噠趴噠落入水中,以食人魚視角的主
觀鏡頭此時對著美臀、長腿、嫩奶,游將過去,不出若干,帥哥美女眾都由狂歡轉哀號,人性的貪婪以及大愛亦在此時展現救援或自私逃竄,僅管哀鴻遍野滿江紅,
嫩妹肉體都折腰。
直來nom nom無虐殺
食人魚沒有虐殺,而是直接啃食。與阿甲哥前作《魔山》(The Hills Have Eyes ,
2006)的離開文明世界的變態性格殺人魔不同,食人魚是以「古生物設定」的動物,是禽獸、畜生,對於「虐殺」,當然不比國片《絕命派對》的「虐而殺之謂之快」,更來得人性變態。食人魚就是直接咬食、啃肉,沒有戲弄、心理戰術,就如同外國影評人Annalee Newitz
對於原版食人魚電影,1978年版本的食人魚攻擊描述:「There are lots of scenes of shadowy fish
going "nom nom nom" on people's hands, toes, crotches, and
faces.」其中食人魚「喃喃喃」咬著人們手部、腳趾、胯下、臉部的昏暗鏡頭的重點即是咬食聲音「喃喃喃」的直率。
於是在《3D食人魚》(Piranha,
2010)
的預告片中的最後一顆鏡頭,食人魚眾對女主角「威脅性的水中威嚇」片段,在原片中並沒有見到,電影的預告與正片本來就多有落差,正是不想拐彎抹角的殺人企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