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hours, 2010)
文/素樸勛
這是一部真人真事所改編的電影,為何片末的獨臂男子的容貌有所不同,那正是本尊使然。
大峽谷
大峽谷的凶險,藉由一個無所畏懼的渺小人類帶出其各式各樣的姿態,帶出了壯麗的風景,彷彿一切關於城市的喧囂都被定期遁逃到藍約翰(blue john)裡。主人翁Rolston 的開場白,直接用鏡頭就道出了遁逃於城市的那種孤寂快感,這樣的快感兼具速度而且時尚,因為同時擔任攝影的 Danny Boyle (同時也是本片導演),將音樂以及具有高度的景觀鏡頭節奏性準確揉合,從街道到野外、從吉普車到腳踏車的蒙太奇節奏明快,舖出了第二個主角:大峽谷。
分割畫面
大量採用的分割畫面,無非是要讓觀影人得以掌握更多現場的情況,記得在《胡士托風波》(李安導演) 中的分割畫面,讓人目不暇給來不及,而在《127小時》當中,彼此具有漸層關聯的分割畫面,彼此相互關連又相互衍生,與具有些許戲謔的誇張鏡頭,展現了調皮卻又技術的絕高手法。
搖滾走馬燈
「我有點搞不懂他」.、「勸你別再聽搖滾樂,否則...」這是另外兩個旅人Kristi和Megan對於Rolston 所下的注解,也解釋了他對於自然的愛好勝過於對於流行品味的堅持,也說明了為何他漫不在意是否在離去之前,是否有告知任何一個人他去了何處。文明的電子產品的串場,道出對於電池仰賴的光景,對於文明的最後一點的堅持。跳出機器之外的電子靈魂,真實的靈魂因為身體的禁錮而出現變化,開始出現人生的走馬燈。所也關於幻覺的書寫無論是野牛野馬萬塵奔騰,抑或是轟雷乍響的洪流猛作,這些如夢似幻的幻覺之中,也包含了對於自我心靈的審視,甚至超脫了靈魂以及時空而預見了未來,這麼玄奇的總結叫做瀕死經驗,但卻沒有刻意書寫到了奇幻的地步。
真實故事改編的勵志二字也許不足以描寫此片,內外兼具的;內是發自乎內心的能量,外是人面對自然的極度渺小和不願意到此為止的拼博,大峽谷的美麗與凶險,即使經驗這刻骨銘心的127 小時之後也不曾阻攔Rolston 的冒險道路,這是更為可貴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