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
(Laughing out loud, 2008)

文/素樸勛
法國崇尚自由,與儒家禮教社會的東亞文化相比,其當代電影親情的處理較為接近友情,無論是相互溝通尊重、相互爭吵咄咄,都有一種奔放的氣質。而東方的親子距離,粗略而論是內斂的、壓抑的、權力傾斜的。以此角度切入的觀影,可說是東方社會觀影者的獵奇,是由於文化基準點不同的座標物使然。同為法語片《聽媽媽的話》當中母對於子的激烈溝通以及欲掌握又看似徒然的教養過程,與本片《巴黎LOL》的青少年成長哀愁敘事主題極為相似。兩部電影中的管教手段中,有趣的相似是皆以寄宿學校作的自由剝奪作為籌碼,對於更重視自由的法國青少年來說,無疑是對既有人際關係的死刑宣判。

而《巴黎LOL》中提及不同的家庭管教,點出了親子權力關係的多元(譬如馬耶的極權老爸),也表現了相對自由的環境下,也有極度權力失衡的親子關係之存在。當然親子關係並非本片唯一子題,LOLA的性慾初開與感情,成人的婚姻與自由皆如是。

直得一提,交織其中的音樂,順著LOLA與劇中人馬耶情緒同步流動、間或有勁帥英搖風,雖被定位喜劇,筆者怪罪其是催淚的最大原因之一,值得注意其OST。

生澀比基尼線愛情

蘇菲瑪索在《巴黎LOL》中飾演的母親,縱使對於性觀念保持開放觀點,但是難矣不去詰問女孩初剃的比基尼線。此為立場角色難以跨越的親情關懷。而對於異性的好奇以及喜愛,在於真實的「第一次接觸」來臨之際的那種焦慮與嚐試心態,母女的情緒演繹由觀點不同而不同。在LOLA觀點下的感情波折是既苦又甜的散不開,從母親觀點中卻是充滿了擔心與窺刺的衝動。

初剃的比基尼線、丁字褲的嘗試、對異性身體的探索,以上梗概皆是生澀的電影符號,而生澀的愛情總是讓人大起大落。

LOLA與馬耶的甜蜜蒙太奇,從月台相互遙望、擁抱過緊而無法好好走路的散步、墨鏡交換的裝扮打鬧,配上前述提及的音樂,比大人的浪漫愛情故事還要浪漫,而如此簡單的愛情片段,溫暖的足以讓人掉淚。

誤會之後。

LOLA與馬耶的冷漠蒙太奇,表面的冷漠的不在意、MSN封鎖,但卻獨處的時候卻濃烈的想念彼此。倆倆的思慕、憑弔對方的片段各自交疊,對方卻都一無所知,此表面冷漠堅強的蒙太奇片段,卻也是基於倆人的愛情,也是在說兩人愛情之濃烈,很職業的能讓觀影者對號入座然後催淚。

誰的次文化?什麼立場?

派對狂歡、週末搖滾、手機簡訊MSN。法國青年的次文化,不就是我們一代的文化?次文化是基於主流文化的分支或是附屬或是對抗,而主流價值的觀點,無論是保守的挑戰少女想穿新潮丁字褲的慾望、自由的使用自己的身體,用MSN談戀愛,在權力不能企及之處抽煙喝酒...這正是我們在做的事情,不過其角色為高中生。 無論其角色為高中生,這正是我們的主流,權威保守人士的次文化。

面對自由的態度,在劇中敘事其實有若隱若現的立場。

舉例,法國成年性探索之作《O先生的極樂旅程》,其全片立場正是自由沒有侷限也沒有理由的性交與追逐。而在《巴黎LOL》中成年男性與女性,對於性開放的詰問,在好似陶晶瑩的觀點辯論後,雖然沒有給出封閉答案,但是對於單一愛情的正向作嫁,從性好奇到穩定性伴侶的支線劇情,隱晦表達其觀念立場,是返璞歸真的溫暖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