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nge.jpg 

Photos from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4)


by 素樸勛
(modify 2011.11.15)
民國百年11月15日修改 

strangelove
懷舊一下,這部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的黑白作品。改編自1958年的核子武器小說《Red Alert》,這小說主人翁名以 strange 與 love 的組合,看起來相當怪奇,其實就是這個德國科學家的英文名子。那科學家奇異的行為,忍不住會向上舉起的右手,其實表示的是隱含對於希特勒崇拜,而這樣小心翼翼卻又粗糙表現的「怪異」人格,提出的專業見解,確實讓人大冒冷汗。其專業見解包括了篩選高官賢達以作為人類可能滅絕的配種基礎....女性以生育能力分等....等瘋狂建議。

奇愛博士的出現,只是在電影裡的最末端,作為整篇戰爭、軍事故事的最末橋段的「點睛」,電影卻又以《奇愛博士》命名,點出了戰爭的政治性高出其真正的軍事性,軍事、 外交,皆為了政治服務,也就是這樣「政治與意識型態」成為了最高的指導原則,而政治人物與政治意識,便更加容易朝向粗糙的決策道路前進。這樣一來,與其說 是提高了政治的高度,不如說是諷刺這樣一個違背人性、情感的吃人制度。

戰爭年代
「冷戰」這樣一個時期的文本創作,在不論是「007」(詹姆士龐德)系列或是諸多好萊塢電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那些以蘇聯為樣板的敵人模樣,充滿了想像以及模仿(模仿想像的敵人)。當然也不需要真實,真實的蘇聯、真實的斯拉夫為何,其實在想像之下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想像者如何去詮釋,去重製,這樣一個過程當然不分優劣,而是取決於一個電影內部「封閉文本」的邏輯,當然與現實社會之「開放文本」的感通與交流並不是不可行,而是那些成為一個領域中的想像與邏輯,有其自有 的語言、文字、符號,與現實世界的感通之連結,也許只剩下一些簡單的想像符號。舉例說,確實的考證與推論,會使神話因為解構變得索然無味。如果包公的臉不是黑色的(見百寶箱),如果貓熊不是自古以來的「國寶」,這些被認為理所當然的建構被打破,那麼信仰之人便會尋不著根而悵然若失。

制度嘲弄
《奇愛博士》電影中對共產國際的嘲弄,將其比擬只是一個喝醉酒的總理,掌握著好大喜功的國家機器。面對的是一個民主國家中,民主制度「失靈」下的極右派愛國將軍,為了消滅共產制度,不惜流血。黑掉的,是一個不願在歷史上留下臭名的民選總統。這樣看來,以往對於基礎教育中民主、獨裁的簡單二分法已不再適用。 民主、威權、極權各有其虛假的本質以及高瞻遠矚的虛假意識,而最適合經濟效益、市場流通、資本累積的,最符合多元文化的包容就是民主制度了,這也是今日民主剛好為用理由。這也反應了時代的症候,在冷戰下的狂想用戰爭符號來表達對和平之企求,以及,總是會失靈的國家官僚制度。

其他制度嘲弄

(2011.11.15 edited)

嘲笑制度本身也是一種制度,因為要不是制度的開放與多元,我們才能如此高談闊論制度的失能。不過其他人可就不能這麼幸運,同是嘲弄政治的智利電影《週末靨狂熱》,卻採取了極度隱晦的表現方式,因為其創作的故事土壤,是極權的軍事政府。讓我們看看其他政治寓言的電影:

2009台北電影節:非cult片的極右政治批判《周末魘狂熱》(2010明日影展譯作:殺手夜狂熱,暗指智利政治狂人統治者皮諾契,其違反人權的種種作為)


2009台北電影節:禮教反噬路西佛《屈辱》
 (絕佳性別、膚色議題,社會哥、志工哥、文青哥、女權哥不能錯過)

2009台北電影節:鐵血統治下的女女主角《穿制服的女孩》 (德國電影史上首部女女電影,黑白背德)

2007國際在地影展:「白人研究院」 (原民也來研究白人這款奇怪的生物)

《火線殺機》中央黨部也瘋狂:印度政治寓言 (印度也是民主政府,意外吧)

2011高雄電影節:詹姆斯班寧《RR》如果是陰莖 (美國政治與工業奇觀實驗片)

2011高雄電影節:《感官犯罪》是什麼再現的書寫? (講白米炸彈客的台灣政治之作)

《殺恁老屍》古希臘血邪咒今足球男咬屍其實是政治抒發 (希臘被看笑話今天,你可知道拍攝喪屍片的廢墟增多?)

《維多利亞壹號》殘酷打房血流滿腸 (香港房地產的開腸剖肚控訴)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素樸勛 的頭像
    素樸勛

    流浪漢電影協會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