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ast-the-story-of-a-boys-hunger.jpg  

(Toast: The Story of a Boy's Hunger, 2010)


文/素樸勛

Meringue 是蛋酥之意,其字詞源自於瑞士,因為經典白霜檸檬派(Lemon Meringue Pie)在片中縈繞人心,無論戲裡戲外都是強烈的符號。但是母親親手烤的吐司,又怎能嫌棄呢?吐司改編自真人真事,雖然以童話角度所拍攝的無數串場的好味道,但是不失現實的殘酷。以英國名廚奈傑(Nigel Slater)為第一人稱的親情/人性書寫,無論苦甜都是以一種輕快步調來呈現,故事慧黠而無冷場。童話最末的殘酷提醒了我們這不是童話,儘管情緒的鋪陳和燈光的安排都復古的太有味道。


階級
在一九六零的英國,社會階級明顯,於是勞工階級白領階級之間的流動與社交藩籬,是那麼的根深蒂固。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以帶有偏見、厭惡的一種態度,面對進入家庭的新勞工成員是再自然也不過。於是混雜著著一點時代的偏見,還有對於母親的私心維護,這樣兩種堅持作用下,一場靈巧的指尖對決與煙霧繚繞的家庭戰爭於焉開展。


親情
對於母親的某種特性的缺乏,變成了奈傑與生俱來的天賦和喜好,面對那個不怎麼愛他的父親,同時也是唯一的親人,廚藝是他僅有的武器。「要抓住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這句非常老套的台詞,戲謔的從小孩的認真中跳了出來,那一對掛在牆壁上晃阿晃的雙腳,天真無邪的討論有點老成的議題。


繆斯
孩童的家庭觀點是那麼的敏感。溫暖的闕如環境,母親就是男孩的繆斯,對母親的病情生氣咒罵,以及抓著衣角對空單跳雙人舞的片段,負面的、正面的表達愛意也正是電影的寫實童話之處,以表達無法取代的極度母親思念,思念扭曲成妒忌、怒火、競爭,也以母親闕如的方式去競逐父親的愛,手段戲謔卻可愛,但父親感受有無點滴在心頭,卻也是另外一回事。於母親老爸續弦的那位太太,無論電影中或是現實中的爭論,都是喋喋不休,而在真實生活中被奈傑姊姊控訴的「醜化後母的電影形象」,卻也是這個殘酷故事所延伸至媒體小報的一章。


而不得不膜拜的坊間菜單:白霜檸檬派 LEMON MERINGUE PIE


備料:
1½杯水
5湯匙太白粉
麵粉4湯匙
½茶匙鹽
2 ¼杯開水
半杯檸檬汁
西瓜皮,檸檬 1個,要壓碎
雞蛋 3個,分離成蛋黃和蛋白


作法:
混合糖,麵粉,玉米粉,和鹽。
加水煮沸,不斷攪拌,直到混合物變稠,然後煮10分鐘用小火。
輕輕地攪打蛋黃。
緩緩將玉米澱粉的混合物倒在雞蛋上,不斷攪拌。
用小火烤個2分鐘的時間。
離開熱源,灑上檸檬汁和磨碎的外皮。
冷卻,倒入烤派用的模具,用蛋白酥皮(meringue)覆蓋,並放回火爐烤至棕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素樸勛 的頭像
    素樸勛

    流浪漢電影協會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