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na, 2011)
文/素樸勛
本片絕對沒有過於嬌脆的柔弱
作為兒童版本的殺戮,這部電影包含了追擊、復仇。但是要說這樣的故事,通常都側重於描寫兒童心理「脆弱」的部分,所以為了描寫此,而有「憐憫」、「猶豫」、「膽怯」、「友情」等等元素,來證成過於成熟的「勇敢」以及「孤獨」,這樣的孤獨正是蔣勳所言與自己相處的美妙的孤獨境界,而通常這樣的過於早熟,與愛情的故事都全然無關。
沒有了愛情,沒有了柔弱,去催弱化的剛強性格,沒有一滴淚,無論是在《特攻聯盟》或是《少女殺手的奇幻旅程》都是。都是對於過於早熟的應對和觀念,一個孤獨之人之必要,必要的復仇成本。上帝是公平的,失去了童年(通常都是最為殘酷的剝奪)但是有著在危險之前的自然以及冷靜。與《特攻聯盟》稍有不同的是,《少女殺手的奇幻旅 程》斗大的、血紅的「HANNA」字體,在一開始以HANNA為名的故事節奏與設定,就排除了所謂柔弱的女童特質。 在友情以及親情上的孤獨或是「身世」方面的疑問,都以一種冷酷和身體上的上的武器素質來無情感左右任務的遂行,如機器一般運地精準。
最佳配角 Chemical Brothers
踽踽獨行的兒童未免太過孤單,所以夜店般的下水道追逐,其中最重要的配角便是 Chemical Brothers 所操刀的電子音樂,我想一般的loop無法呈現對於竄逃的過場,而在敵人總部這場戲的脫逃,搭配燈光的閃爍,將匆忙的步伐化成夜店的舞步以及速度。經過配樂的重節拍點綴的,還有貨櫃戲的絕妙追逐。而戲中所有邪惡角色裡,凱特布蘭琪所飾演的反派,個人特色辨識的聲音符號也是經由音效來標籤,就是口哨,存在於其角色施行所有暴力的過程當中,對於HANNA來說,這個足以辨識出緊張氣息的音調就是惡魔的輕浮代表。而音樂的綁定與制約,除了角色般的主題曲之外,追逐和場面都有其特殊的一段配樂,在原始的OST設定裡面,全本的音樂得以讓片段呈現在電影裡的畫面以另一種不同方式出場。
毛骨聳然的觀影步驟
Chemical Brothers 是筆者認為電音界的大頭之一,可相提並論的作者還有Fat Boy Slim 以及刺青越來越多的Prodigy,在music video中推薦其掌摑風格的MV作品《Smack My Bitch Up, 1997》(完整版不易獲得)。也推薦各位Chemical Brothers 元素不俗的女孩第一人稱之作《Hey Boy, Hey Girl (1999) 》。一般來說,在MV裡是聽覺來帶動視覺,而《少女殺手的奇幻旅程》以動作的視覺為主,聽覺為輔,以聲音來跟上畫面。在這個過程當中,建議先請各位觀影人,先花約莫3天,無眠無休的無論是在夜裡或是通勤過程當中,將網路釋出的HANNA OST全數聽膩,之後在踏入戲院觀影,如此一來得在觀影過程中發覺奇異的收效之果,那種毛孔般的高潮隨著音牆的堆疊,是只有筆者在Placebo上次來台灣時才能比擬體會。
設定好的壓抑
凱特布蘭琪的壓抑,也由其對於器械的規訓來側寫,其是唯一在電影當中具有以濃厚個人情感作為復仇目地的女性角色。一句被「妳永遠都得不到她」的刺激,讓這個角色陷入了無可自拔的自我毀滅之境,只是在那到來之前,她的毀滅要全世界都波及。
真的是全世界都波及,《少女殺手的奇幻旅程》中的跨國取景,尤其的跨越了文明以及戰爭、非戰爭的國境,這具有跨越歐非陸塊的氣勢,本身就具有藝術性,以原始作為開頭的HANNA,更經歷了諸多文明的折磨之後,來自森林的女孩也以森林的方式替自己的旅程劃下了句點,一切是那樣精準的設定,於是又精準的落下斗大的、 血紅的「HANNA」字體。
(別忘了按個讚)
延伸閱讀素樸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