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jpg

(失控謊言, 2016)


文/素樸勛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在這個簡單的故事當中,可以嗅到某部好萊塢電影的影子,但是到後來,樓一安依據的還是他自己。


推理白話文
依據觀眾的識讀能力,在每種暗示之後,又再重複一次台詞。好比拍了一箱蘋果之後,下一顆鏡頭就有一個演員說:「這箱蘋果好甜好紅喔。」深怕大家不知道這是蘋果,深怕大家不知道這樣的暗示或是回憶,演的是誰、角色是誰,所以就叫出了名字(那CASTING不都白費力氣?)。

其中有戲是這樣的:
她把電話掛掉,說到:「果然是XXX!」但是上一個鏡頭就已經是在跟XXX的老公對話了,為什麼還要重複XXX這個名字?而且如此之類的「淺白明示」的戲劇線推進方式,充滿並貫穿全劇。
 
把所有的詮釋空間都填滿了,也許,也許是在偵探類型戲劇中的必要,因為觀眾容易在各種劇情中迷失,或是在線索中迷失。在觀影中,王伯傑的演技經常讓我出格,他懦弱又沒有頭緒的口條、眼神,其實像是口裡含著東西,在角色個性對照之下更讓人覺得捏把冷汗。
 
近乎素人的配角,也讓不對等的婚姻暗示,在一開始就無懸念的出場,許瑋甯的演技太好,即便失神,或是說著對愛情信念的謊言,還是片尾最後的歇斯底里告白,為整部片的情緒做了定調,是《紅衣小女孩》後的另外一種爆發。

導演個性鮮明
在電影中,因為太多顯而易見的暗示或是重複書寫,步調太慢的讓我想起了另外一部電影《一席之地》。在一席之地中,有顯而易見的剪接缺陷,在屋頂上墜落的那一場戲,剪接並沒有連戲即是一例。回到《失控謊言》中單一情緒的醞釀與鋪成,在其厚度以及劇情上根本沒有足夠動機以及邏輯去支撐這樣的情緒,而會覺得很長。

《控制》
看完電影之後,看了其他前輩的觀影筆記,才知道這是對於《控制》的模仿,或是類型上的風格體現,但是對我而言,全片只有最後一幕的「敲打」戲碼,有類似《控制》中的夫婦無奈,其他的仿效全然沒有到位,與其說是模仿,不如說這是一部獨立的作品。但是夫婦間的矛盾,其實不用刻意在最後去回馬槍式的書寫,而且根據全劇的明示風格,偏偏在這個「敲擊」上來個這麼隱晦的開放性暗示,到底是在表達哪一條支線的情緒?

《保全員之死》
電視媒體的應用,其實已經是一種台灣電影的日常,日常到了根本過於常見,尤其,在見過顛覆媒體媒材的《保全員之死》後現代聖經之後,對這些偽主播、偽新聞一類的推進劇情的方式,其實頗為無感。
 
 
 
 
 
 
 
 
 
arrow
arrow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