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霞年代》

(E. SHA Age, 2009)


文/素樸勛
1983出生的我,聽他們說起「藝霞歌舞劇團(1961-1985)」,眼睛閃爍著光芒,我從他們眼中的 光輝以及興奮,去體會那個我未曾參與過的時代。那個時代的曾經輝煌,但是歲月的無情與時代的變遷太快,除了精神,很多東西都沒有留下。於是,當這個曾經存 在的文化光芒照耀記錄,得以拍攝保存,除了是向著當年「藝霞」在最高峰落幕致敬,更是台灣流行文化重新檢視,檢視自身的歷史記憶。「藝霞」是當時一片「低 俗趣味」中的異類,在脫衣舞盛行的當時,管教嚴謹的藝霞標榜美女如雲,以芭蕾、民族舞蹈等舞蹈基礎來做呈現,進而越作華麗,時為港、泰、新等亞洲地區的一 道旋風。

而復刻的企圖,25年來都沒有消逝,當時落幕的最後一場演出,還是台上台下哭成一團,25年後,舞台上再度的「兩代霞女」演出,猶原是欲罷不能。


霞女時代
藝霞歌舞劇團的這些舞者,有著綺麗的稱 號,通稱「霞女」。霞女當年的錄取率,還不到一成,這個作為當代流行文化的濃縮與展現舞台,是多少少女的無限嚮往,其擁有巨大的粉絲群,不下於今日。然而 時代無情,文化變遷,娛樂的更迭也十分快速,霞女們,如今已在不同崗位分享個那些曾經的輝煌過往,霞女時代再次登上舞台,不只是願望,也是艱難的任務。 但也就是如此艱難,所以才益發感動。


文化關照
這樣的時代經過了娛樂流行的變遷,也經歷過台灣的政治動盪,具有新聞敏感的導演處理時代,輕輕帶過那些令人噤聲的 日子。無論悲喜,這些都是我們歷史的一部份,現在說來當年的政令今日也得在談笑間就能帶過,憑弔當時介入文化的政治力量,一方面提醒了,這些曾經的 輝煌,是台灣流行史上最閃耀的光芒,並濃縮了當時最流行的元素,在今日史冊中卻無相映襯的記載,於是今日的政府與文化關懷,面對國家的瑰寶,在此更不能缺席。

台灣的電影非常需要訴說自己的故事,不論是 《艋舺》、《藝霞年代》、《淚王子》,那復古的扮相,那鼻翼兩側深深的陰影、半屏山頭髮、阿哥哥舞蹈,我輩綜使記憶模糊,這些符號仍在當今的流行中佔有一 席之地,無可言喻的文化變遷與更迭,承載了多少人的青春,於是復刻的記憶,與霞女重新登上舞台的喜悅與感動,正是睽違25年來,朝思暮想的願望滿足。

 

延伸閱讀:

藝霞年代官方blog

2009女性影展官方Blog

2007女性影展:「植物園 Filles du botaniste, Les (2006)」

《胸罩》私密學問的社會脈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