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素樸勛,邀稿,合作,品牌顧問: geotian@gmail.com 策展、寫字、養貓、看電影、替樹發聲。為《地中海逃生手冊》的出版協力/策展監製,以及《台北挑剔指南》的精釀啤酒/台灣電影 篇。 在「想想論壇」以及網路的各個角落出現著。 關鍵字:#夜行林森北 #精釀啤酒 #短評 #純情詩社

目前分類:恐怖片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tragedy.jpg

(Tragedy Girls, 2017) 

 

文/素樸勛

我們被電影公式豢養,已然內化成為一種觀影規範。面對恐怖片的時候,知道音效會嚇人,也知道暗處會有恐怖衝出來,在心理上會提防。如陳奕迅的《淘汰》一樣:「我說了所有的謊 你全都相信 簡單的我愛你 你卻老不信。」

在《姐姐妹妹殺起來》的青少年恐怖片車震開場,看似傳統地用奇怪聲音誘使受害人往陷阱走去,沒想到在傳統的殺人魔追妹子的橋段之後,劇情馬上來個回馬槍,在老梗之後完全醒了。

沒有強尼戴普的前度安柏赫德的《黑夜來臨》(And Soon the Darkness, 2010)中不斷被鬼追的清涼女模,《姐姐妹妹殺起來》中殺氣騰騰的壯漢,滿臉橫肉的角色反而是禁臠。此時是嬌滴滴形象的一雙妹子主導全局。

BATH.png

(強尼戴普前女友 Amber Heard)

 

殺氣騰騰受害人 楚楚可憐殺人魔

電影中不斷出現的打卡 #TragedyGirls 不斷地提醒我們,殺人不只是為了殺而殺。而是為了IG帳號人氣的攀升,於是話題、藍勾勾、網紅之間的串連、議題的追捧,就成為了殺人之外更為重要的事情。故事的兩位少女都還是青少年,用簡單的跟家庭的互動描繪了無辜可愛的外表,用「做功課」或者是「練拉拉隊」來掩飾血腥到不行的秘密企圖。

楚楚可憐的甜美並不是唯一的偽裝,電影情節更用了姐妹內鬨來開展了更為重要的故事線,當然一派正義的白馬王子也是不能夠缺席的。因為即便是Cult片,電影也往往難逃脫性別公式,例如加拿大電影血漿噴灑的《雙寶鬥惡魔》(Tucker & Dale vs Evil, 2010) 就是傳統的宅男救靚女,經典的白馬王子公式。不過在《姐姐妹妹殺起來》的所有公式都被顛覆,這位電影中的唯一白馬王子的最終角色開展也讓觀影人驚呼萬般沒想到!

p12258462_p_v7_aa.jpg

(《三女一體》的電影海報)

 

反戀愛救贖

失學少女、問題少男,通常總能引發一種關切,讓人忍不住想要去救贖。導演泰勒馬克林泰爾(Tyler MacIntyre) 在前一個作品《三女一體》(Patchwork, 2015)就已經發現顛覆公式的樂趣了,於是在這裡看似關懷救贖,看似是一種清醒地拯救,上對下的關懷與「導正」,以及種種「要變好」的企圖,全部都毀滅性的爆炸。最後還是政治不正確,雖然這次地沒有《逃出絕命鎮》(Get Out, 2017) 的膚色權力翻轉,但針指社會力道依然強烈,戲謔背後的各種公式顛覆,不需要得救,其實都是一種態度。

 

 

 

超正的《姐姐妹妹殺起來》電影配樂,歌單預備

 

2017金馬影展《1分54秒》校園霸凌悲歌

《夜行林森北 秋季呼喚》 之爆炸性回饋 1 那些條通的事

《老炮兒》胡同裡不停抽煙的那個惡脾氣老傢伙啊

《專訪》光溜溜追靈感 彭浩翔導演御用配樂李拾壹

2012金馬影展:冷批制度殺人人逼人《奪命金》

《維多利亞壹號》殘酷打房血流滿腸

單身畜生日記之 《單身動物園》

 

文章標籤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umblr_inline_nwnyi6QolE1tbbhx7_500.jpg 

(紅衣小女孩, 2015)   

文/素樸勛

《紅衣小女孩》正好是我這一代的記憶,隨著玫瑰之夜的最後一段節目,集體雞皮疙瘩的記憶。源自於一段恐怖錄影帶,V8中極度獵奇的題材,電影一開始,將台灣民間的信仰帶入了故事設定。


遊戲設定

「可不要叫出全名啊」在山上的登山者這樣說著,相信在台灣的觀者都很容易感通這樣的「觀念」。如果說捉迷藏是種遊戲,那麼從第一位阿水嬸開始,使用了抓交替的方式,一個一個輪流,正是如同捉迷藏一樣的調皮,而這樣捉弄人的方式,正是「魔神仔」在民間信仰中的設定。藉由人名為單位的敘事,一個接一個,看起來正要以十分對稱的方式開展,第二種設定出現了。
從名嘴的節目片段做研究,以爆炸為力場改變的設定,據說可以改變結界。所以放鞭炮便成為一種解毒劑或是護身符。OK,有了這樣的設定之後,故事於焉開展。 

面對自己才可以看見弱點

惠君真是個好名字,在這樣符合民間風俗的電影中更是必要,因為如果來個梁慕橙我可真要爆血而死了。惠君由許瑋甯飾演,在言談中她替自己心中的疑慮鋪成了線索。在求婚戲中,她反應激烈:「結婚本來就沒有在我的計畫中啊!」果然與她心中的愧疚結合,而由黃河飾演的男友,其愧疚正是對於奶奶的陪伴。這樣的弱點,正好被喜愛捉弄人類的「魔神仔」掌握。



紅衣.jpeg

(惠君正在尋求協助,嚇傻了)

心魔才恐怖
類型電影,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以類型論,結合了台灣民俗的題材是成功的,在魔神仔的描繪上,以具體的執念表現在美術上,於是便呈現如伊藤潤二虛實風格的混搭,比什麼藤蔓都堅韌的那種執著。在山林中所拍攝的戲碼,也著實的替台灣未知山區,添加了更多恐懼,也許對山林是不公平的,但是有太多壞心眼的人類們,他們如果砍了不該砍的樹,可是要用自己的身體去替補喔。

紅.jpg 

(深入山區,而山區裡一段夢裡來又夢裡去的戲碼,飆出你從未看過的許瑋甯)


我愛程偉豪
導演在前作《保全員之死》中,擅長用的新聞畫面剪接,在電影中也如實呈現,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劉寶傑等等的名嘴,這樣的理解是非常符合當代的資料搜集經驗的,不只讓虛構/真實讓訊息更為強烈,同時也批判了,綜藝風俗化的名嘴們,並模糊了電影內外的虛實界線。


保.jpg 

(《保全員之死》的影片畫面,幾可亂真)


《怪物》中的科學怪人為何頭是平的? 電影的答案絕對讓你大吃一驚!

全裸叫賣《戀之罪》

《鬼入鏡3》預告片是導演詭計





文章標籤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ictor_Frankenstein_2015.jpg 

(Victor Frankenstein, 2015)



文/素樸勛

《怪物》改編自科學怪人,當然少不了搶眼的丹尼爾,以哈利波特臉龐出演的伊果為本片一重點。

然而除了用新觀點切入老經典科學怪人外,到底有什麼新意?其實沒有,在緊湊的特效跟過場中我們可以發現,即便是要認真討論人體結構的神奇之處,以醫學角度的方式,也不被認真對待,而是在畫面壓上後置圖片。

創造新故事但是顧此失彼
也許用這樣的標準檢視這一部「特效片」有失格調。但是如此大製作在敘事上偷懶,才使人興味索然。有幾個切入點值得好好觀察。

A、為何頭是平的?
還記得1931年的《科學怪人》版本中所提及為何「頭是平的」對白:
"I did three months of research in anatomy, surgery, criminology, ancient and modern burial customs, and electrodynamics. My anatomical studies taught me that there are six ways a surgeon can cut the skull in order to take out or put in a brain. I figured that Frankenstein, who was a scientist but no practising surgeon, would take the simplest surgical way. He would cut the top of the skull off straight across like a pot lid, hinge it, pop the brain in, and then clamp it on tight. That's the reason I decided to make the Monster's head square and flat like a shoe box and dig that big scar across his forehead with the metal clamps holding it together."


是以施作、取出大腦的角度最為便利芸芸,而解釋為何要將大腦打造成「鞋盒一般」的形狀,但是在2015年,本片《怪物》中,伊果問了一個這個問題:「為什麼他的頭是平的?」答曰:「因為我喜歡。」既草率又忽視經典的回答。答案一出,讓十三億人都驚呆了!


B、科學怪人到底幾歲?
在電影《怪物》中有兩隻,第一隻雖然已經有點腐敗,好比今日的喪屍原型,但仍舊恐怖的「動了起來」,不過在驚險一遭之後,這個學院係的科學怪人,在一陣追逐之後死在自己「造物者」的手裡,得年15分鐘。

第二隻直立式的正格科學怪人,具有經典所描述的原形模樣,也非常符合人們對於該構造的想像,身軀龐大好容納兩對肺,心臟兩顆,而頸部的大螺栓也表示著方便通電的結構。所以他花了很多時間在跟電影其他角色對看、叫囂、扭打,最後也是死在自己父親手裡,得年大約20分鐘。

嗯,視覺上的恐怖不在話下,
不過劇本一樣恐怖就是了。


你知道《灣生回家》的「灣生」是貶義詞嗎?

《大眼睛》男人出一張嘴的藝術帝國崩毀記

假愛情故事《紐約遇到愛》是畸戀解藥

別跟前女友看《戀夏五百日》

《逆光飛翔》之佢有周迅我有尹馨


嗯,視覺上的恐怖不在話下 不過劇本一樣恐怖。

文章標籤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恋の罪.jpg  
(恋の罪, Guilty of Romance, 2011)

文/素樸勛

園子溫

大學並沒有完成學業,隨即開始創作具有社會性批判的詩集。對於社會的深刻觀察正是他創作的來源,受邀高雄電影節,他表示「變態有變態的理由,這也是吸引我拍電影的動力」,於是乎,《戀之罪》充斥著以身體來說故事的手法,不僅止於此,以身體做為復仇與快慰人心的手段。這樣的片段被視為變態,在與整體片段脫節說來也是成立的。不認識不知道哩?你絕對看過園子溫,在他的《自殺俱樂部, 2002》的片段,一群女學生排排站躍下鐵軌的鏡頭,在電影之外傳遍了網路世界,當然你願意點開來的話。今年(2012年)威尼斯影展唯一日本競賽片《不道德的秘密》與本次《戀之罪》都是值得討論的電影,但在類型上卻是有相當大的不同,感受亦如是,可以見得,其能夠書寫範圍是不被約束的。

自殺俱樂部, 2002.jpg
(2009年《自殺俱樂部》香港亞洲電影節的宣傳照) 

殺戮是不是取
以殺戮來作為引子,在商業上就是一項很誘人的元素,但是看似以殺戮包裝的犯罪事件,卻有著人心暗湧的另種盤算和掙扎,在導演用色調斑斕的描繪的背後,卻有著人生感情的黑白。這樣既為斑斕又斑駁,既又亮麗又骯髒的布置,似乎以哲學的高度在講述身體/肉體的故事/冒險,並沒有對道德的價值先入的定見。但是被吸引目光的不只是殘破的肢體,更為殘破的,是那如公廁布娃娃的價值觀,還有冰清玉潔信仰的崩毀。

純潔卻又色彩炫目
對於全然的純潔的喜好,可以說是一種偏執。當這樣的偏執成為了宗教,甚至是一種如同十字軍的反應,對純潔的贊同於是矛盾的建立在各種骯髒的手段之下。故事表達出的感覺,仍然是一種價值觀的二元對立,是新舊價值間的拉扯與叛逆,而叛逆最終也被另外一種價值給吞噬。純潔的符號,在故事的最初賢淑的轟炸下,表達了慣常日本女性的家中性別權力互動的一景,那種被壓抑的美,卻是在旗袍下許多女人與男人終其一生追尋的對象與形象。

k-1316578423-2876022710.jpg   
(「沒有愛,就要跟他收錢。懂了嗎?」) 

非說教日本溫馨片
與日本電影的典型不相同,導演作品本身調性的來去也非常大。《戀之罪》非道德主義,強加於人某種大我意識。非角色偶像,面對著鏡頭賣甕偶像青春。僅就故事而言,可以說是庸俗的社會事件改編,但經由其批判力道還有導演對社會的觀察,加上美學的色彩調度,說故事的方式有時誇張,卻有時陰沉的安靜。

文章標籤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A3.jpg  

(Paranormal Activity 3, 2011)


文/素樸勛
在《鬼入鏡》的系列研究上,筆者是半路出家。也說不上是真正研究,不過對於聲音、音效的賣弄,和影片之外最新科技的觀察,卻可以好好應用在女巫的復仇上!在慣常的觀影經驗中,筆者不建議觀看任何預告片,無異是在觀影之前,先知道了梗概。但是在《鬼入鏡3》,預告片是引子,更與電影中的梗概相牽連以及刻意被引導、誤解,預告變與正片的互動,挑戰觀眾的恐懼與智慧。


1988科技焦慮
《鬼入鏡3》設定在遙遠年代1988年,這個年代的科技特色不只是「VHS錄影帶而已」,作為「首部曲」的設定,其實商業考量的成份更為濃厚,於是嚇人的種種捕捉畫面,回歸到最原始的「錄像帶」。這樣一來相關的視覺符號將包涵了「靜止的錄像帶」、「泛黃的側邊標籤」、「一箱一箱的實體秘密」、「恐怖來臨前的雪花畫面」等等。沒想到焦慮的並不是只有科技的落後,連人的反應在電影中的表現都一般的復古(old fashion),並不採信科技的先知,當然與故事中的婚姻本身的問題有關,但毫不信服並拒人為千里之外的女性角色,並沒有因為其無知而受到極大的責難,而只不過在鬼玩人的境界中戲份同折磨少了那麼一點。 而面對異常的視覺活動的反應,以克難的器材作剪接、捕捉、視覺處理,無非是一種復古的風格,這樣的復古,使傳統的宗教元素和嬉皮阿罵,這個在預告片中有線索提及的梗中鋪陳而出 。


宗教狂與預告片
宗教進入恐怖領域的嘗試,在泰國鬼片發揮到極致。而篤性上帝的西方恐怖,宗教最為經典也是關乎驅魔的《大法師》系列,而在最近的《藏身處》中巫毒對幹上帝的戲碼,明顯的處理失敗,而《鬼入鏡3》的宗教戲,其實一點都不會使人感到不適,因為其在電影中根本沒有成為一個可以被討論的重點,縱使我們知道故事對於「恐怖原因」是如何交待的。


我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有根據,而完整的線索拼湊就必須靠加入電影正片中沒有出現的「預告片片段」來一起討論並查找。預告片的作用並不僅是補足正片爾,更在您觀影之前,先告訴觀影人何處會有爆點的暗示,而實際觀影之際,在相同的場景、梗概、對話的暗示之下,那氣氛越緊張,想說正要來了,沒想到卻落空。而有趣的是在另一個鬆懈之際,卻又被導演給捉弄嚇唬,我想這樣的心裡上的操控與暗示,預告片的關鍵性作用(或欺騙)是非常重要的,而可以操縱觀影人的預期。尤其這樣的預期在速食化的影像時代,卻還要熬著等待鏡頭轉到另一個地方,不能效率般的搜尋畫面(Seeking Bar),卻又等待/期待恐怖的出現。這樣的復古恐怖模式,為了要模仿「紀錄片」,而被稱為「偽紀錄片」,在《鬼入鏡》到《鬼入鏡3》以來已有進步,因為靜默和定鏡的等待真的很折磨人,在第三集中已有快轉,不過對驚嚇前的煎熬等待有耐性的觀影人可說是不錯的選擇。

文章標籤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helter2.jpg  

(Shelter, 2010)

文/素樸勛

藏身處
精神分裂、多重人格的推理過程本是相當科學的,而電影中不只科學正面對決宗教這樣簡單的設定二元 對立,還有更細微的驚悚元素。除了勸人堅定信仰、告訴人們魔鬼是多麼可怕的信仰主軸,還有戰宗教:宗教自身也矛盾的「正統」對決「巫毒」的安 排。但是對決的安排都不能夠邏輯解釋,這一筆勾銷了影片一開始的推理找答案鋪陳的企圖。在演員方面,朱利安摩爾的獨身婦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士的CSI扮相,縱使油頭垢面還是不失其氣勢與醫生高度,尤其面對女兒站在惡魔之前,更有著母親該有的勇敢。

在迷信與宗教面前,科學的SOP的調查方式就顯得十分愚蠢,因為作為科學的父親角色,無時無刻的搞亂一切步調,作為科學的知識傲慢符號,相當稱職。如此的傲慢與隱然其中的天主教議題相互配合,擺明了科學之人若無信仰必然會遭受懲罰,這樣以生命作為要脅的,無異是種異教徒般的殺戮,這樣的我者他者的二元對立,也正說明了信仰的現實威脅盤算。

巫毒對決天主教
在地巫毒比外來天主教強大,但是卻以一種存在與天地之間的自然道理,默默運作而不爭。在電影的設定中,天主教的牧師,以神蹟醫療者的方式入侵了所謂的「蠻荒之地」,拒絕任何疫苗的施打,又下三濫惹怒了巫毒教,牧師不長進的虛弱被巫毒的憤怒給處罰,於是此牧師的怨念和罪孽便成為了本片主軸。明顯的,犯了錯的牧師成為了麻煩來源,並持續好幾個世代。

巫毒的角色,亦正亦邪又詭異恐怖,在面對生命的存與歿之際,信仰與否居然優先於生命。這樣以宗教為優先的信仰方式,當真使人感到發毛。而以巫毒能力,將人體轉化成為一個「容器」,正是貫穿本片的最終秘密。

搞錯了
世仇般的兩個宗教,無論是電影交代了兩造過去的瘟疫恩怨,以即將活生生的牧師轉化成唯一個死氣沈沈的容器。俗話說的好,「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但其兩方,在危及之際的遭遇時居然沒有觀影人所期待的兩強對決,反而是無所謂的擦身而過。而會當機的容器,裝載過多人格,都是因 為點歌出了問題。精神分裂的科學,無法順利解釋恐怖的詛咒居然也會有「理性」規避敵人的時候,在那麼一瞬間,魔鬼的軟弱性格,用老巫毒婆婆的白內障雙眼都可以將其睥睨到死! 而最末的結局中,以肉體毀滅般的救贖,無異是在精神醫生的專業上開了一個大玩笑,之前的「關懷、協助」的教條,似乎一時之間可以被情緒給顛覆,因為魔鬼太恐怖。但是更恐怖的是,魔鬼就算肉體消滅,那流竄四散的靈魂更不正經的開了醫生女兒一個玩笑。這樣的結局安排的恐怖指數其實不高,尤其是母親性格的展現,在片中扮演著極為吃重的角色的設定之下,卻又終於這樣尷尬的救贖,反而像是一場「哎呀搞錯了」的絕妙惡作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ORPHAN

(Orphan, 2009)

文/素樸勛
指向音效,聲音作為一種符號,此符號的替代性將延伸「視覺的片段」。舉例說來,電影刑男大主廚對於美味片段的呈現,公式化的以同樣一段音樂作為搭配,而這段女性美聲(抑或節奏)超越了視覺,觸動我們不常連結的聽覺,然後嘗試連結嗅覺。另一個嗅覺之作《香水》,其中重複的美麗聲音也有與味覺相互連接的用心,這個音樂與味道的連結方式,固定了聲音與「特定符號」的連結,對觀影者來說,是一種綁定的學習。

當然,味覺片之外,「聲音」當然也可以應用在啟動大腦的其他部分。所以觀《孤兒怨》,用爆米花遮眼,不如掩耳。

音效的「放羊」假說
也許他們走出電影院會做一個這樣的結論:「恐怖片都是聲音在嚇人」,其實,此話說的不錯但也有另一半意思。其實走入影院除了要享受集體的觀影樂趣、回到子宮般的進入夢境,更重要的是聲光效果。因為科技日新,簡單道具、視覺上的恐怖已是基本班底,而驚悚、心理的壓迫、邪惡人性本質的洩漏,都大量進入恐怖題材的編寫,已超過單純的視覺恐怖面相。

各位記得放羊的孩子這老掉牙故事,放羊的孩子說了10個謊1個實話,大家卻已不相信,而這個放羊故事的結局,其實就是恐怖驚悚片的原型。無知的人受到了慘忍的迫害,無知不僅害人也害己,鐵齒不相信、無法開放觀察事情者,也終究難逃一死。放羊的孩子的故事並不是孩子受到了什麼懲罰,而是羊兒都血淋淋的被肢解一地,多恐怖!

被許多「聲音」給虛晃一招的巨大聲響來這麼一下,觀影者的冷汗才剛冒完大多乾笑:「那聲音嚇死我了,原來是假的」。筆者認為,「放羊」一次次的鬆懈、安慰,才是恐怖的能量的漸層累積。而這樣「放羊的孩子」般的驚嚇與恐嚇,也正是一陣陣的愉悅來源,也就是如此才能在你相對無防備、鬆懈之際,賞你一個痛快。題外話:用恐怖片邏輯猜想,有沒有可能這個放羊的孩子跟大野狼串通好了?

反社會操弄人格
拿掉恐怖「聲」線,孤兒的反社會直覺與條件,以及操縱人們的強力說服性性格,其實展現了情感的無知以及人的脆弱。這樣的社會假定確實存在,人與人的直覺確實是既脆弱又無知的,而計畫性的矇騙總是無奈的略勝誠懇一籌。筆者身旁有有類似性格的人生存著,相當值得研究,歡迎對號入座。

在祭品方面,一反大胸脯、金髮、著睡衣、長腿妹的傳統「樣版犧牲品」。在本片飾演沙豬男人,也曾在《空中危機》飾演偽善角色的 Peter Sarsgaard,一臉倒楣樣,筆者一見就直覺他死。其男性特徵的:自大、性衝動、不善解人意,都暗示著其與無知的接近。而諸多的危機都是由於其愚蠢的「袒護」而更加見著,不相信放羊孩子說的真話,必定遭來殺禍,所以東方古語有云:「不因人廢言」有其深遠意義是也。

幸福狀的甜蜜賣弄
筆者最為享受《孤兒怨》中前段洋溢著幸福的光輝,在這一段時間,人性是美麗、天真的,而那種對於親愛的付出,更是不求回報,什麼正妹人妻、沙豬老公在這樣一 個狀態之下,都沒有其缺陷沒有其標籤,可以說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油彩畫,筆者認為,這一段正是恐怖片的精華之所在。因為,此刻越幸福,背後的殘酷將會更加鮮明,因為得知背後殺機,於是筆者相當沈醉這樣短暫的甜蜜賣弄,好比最後的瘋狂,實在不能自己。

延伸閱讀:

階級虐殺謂之快《絕命派對》

哭聲寓言社會批判《追擊者》

烹飪殺肉一般流暢《刑男大主廚》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